精心设计教学,实现有效课堂

精心设计教学,实现有效课堂

ID:31646070

大小:56.5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6

精心设计教学,实现有效课堂_第1页
精心设计教学,实现有效课堂_第2页
精心设计教学,实现有效课堂_第3页
精心设计教学,实现有效课堂_第4页
资源描述:

《精心设计教学,实现有效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精心设计教学,实现有效课堂目前,在课堂教学中,不论是实施素质教育,还是提倡创新教育,其宗旨都是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习惯密不可分的。笔者认为,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把教学过程变成促使学生再创造、再思考的过程,这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促使学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一个动力。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并整理了自己的一些方法,愿与同行共同商榷。一、注意教师口身的“创新”思想和精神准备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精神,要敢于突破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敢于批判”,不惟课本,不惟名师,否则就会束手束脚。记得我在刚走上

2、讲台的那阵,每次上课、备课都是按现成教案上写的去上课、备课。而实际情况,总是不是拖堂,就是干脆上不完,教案经常写,却老是备不够。一学期过去了,后来发现了一个“秘密”,即那些被学校老师公认的教得好的老师,几乎都有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实际上都包含有许多创新成分。二、注意“大胆”进行教材的再创造和教法的再设计如同将故事或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一样,在教学中,要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教具的限制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必须突破以往一些条条框框,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比如,课本有些知识点的顺序能不能改变?每课教

3、学任务是不是一定得完成?没有学过的知识学生能不能很好地思考?哪些精讲,哪些不讲,都要做出果断的取舍。另外,还要从其他资料中选取或自己编写增补内容。例如,例题的讲练,教材先后的安排等。这样调换课本上知识顺序的设计,让学生课后去类比、去感知、去探索创新,则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大增强。三、注意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创造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得法的提问,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积极作用。反之,提问不得法,为题设计不恰当,只是单调肤浅的提问,不顾学生思维特点的提问,将会使

4、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受到压抑,有碍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例如,对判别性问题,教师的口头语往往是“对不对?”“是不是?”这对思维活动要求很低,易出现“齐声吼”,难以避免“滥竽充数”现象的发生。应该设计为叙述性问题:“对某一为题的解决思路,还有哪些可能性?”“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因为这样的问题所追求的目标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使产生或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和独创性的。这样,叙述单凭机械记忆和背诵是很难做出回答的,而只能在进行发展思维和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才能做出回答,

5、并且显示出思维成果。四、注意设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让学牛体验发现与创造的快乐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定理等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而言都是新的,教师应按照“归纳一类比一猜想一证明”的思维策略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与发现,从而获得新知识。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笔者在让学牛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以后,让学牛用铅笔、圆规、三角板在白纸上任意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并用剪刀剪下,然后引导他们通过结合小学的知识和方法终于能猜

6、想出“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相互重合”等知识点。而后引导学生把定理写成己知、求证的形式,让学生讨论添加辅助线证明。又如,在讲“相交线定理”时,可直接把定理转化为习题来让学生证明,而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定理内容等。学生再动脑动手操作中既复习了IH的知识,又创造性地获得了新的知识,体验到发现与创造的愉悅,也激发了创造的活力。五、注意递进问题的练习题,设计再创造过程教材中典型的例题和习题都蕴含着丰富的潜在教育功能,教学时从巩固双基、发展能力入手,编拟

7、与例题和习题相关的递进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方法,发现规律,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学会学习的方法。如教代数第三册110页例2时,笔者提出下面一组递进问题让学生自行探索。己知直线y=kx+b,经过A(9,10)和B(24,20)。①求和时,先由条件得,再由条件可得,从而解出k=b=o②满足已知条件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为,这个一次函数的图像与两坐标轴交点坐标是。③上面的方法叫法。④线是否经过点C(30,24)?⑤求点0到直线AB的距离。⑥求AAOB外接圆与内切圆的半径。⑦求证0A,0B是方程x2-10x+24=

8、0的两个根。这样从最简单问题开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拾阶而上,在问题的发现与探索解决中体验成功,愉悦学习,实现思维的创新。数学教学中的再创造应当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一方面,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心理结构出发,用再创造的方法处理教材,让知识由完成形式变为待建形式,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另一方面,也对我们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抓典型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且在创造的教学中注重基础自身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