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ID:31649141

大小:59.7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6

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_第1页
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_第2页
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_第3页
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_第4页
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别采用矛盾分析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釆用史料激励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解答数学习题时,采用实例引申法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采用“以美启智”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充分利用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釆用知行统一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关键词:高中数学人格魅力德育渗透一个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只是校长、书记、屮层领导、政教部门和班主任的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屮,达到水乳交融,自然渗透,隐而不

2、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我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文献,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做了尝试。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教师人格的作用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自身形象,他的品行,他的精神,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牛。”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在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

3、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学生都在细心观察,有意无意地仿效。因此教师的品德、精神、举止应不愧为学生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自己的言行鼓舞、鞭策学生,势必与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交相呼应,起到强化其效果的作用,激励学生以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对待学习。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准备,釆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牛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但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对以后学习工作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1•阐释数学概念时,采用矛盾分析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恩格斯指出:“数

4、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连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在数学体系中到处可以找到印证。如在数学概念方面,代数屮的实数和虚数对立统一于复数之屮,常量与变量,函数与反函数,冇限与无限等,都表现为对立形式,微积分学中的定积分概念,由分割、作和、取极限这几个过程形象地体现了“量变到质变”的运动规律和事物变化的过程;笛卡儿创立的解析几何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数学两大基本要素“数”与“形”统一起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概念,釆用矛盾分析法,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领会事物的绝对与相对、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特殊与

5、一般。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如在讲授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时,利用它提高学牛对“事物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质变到量变的无限交替过程的认识”。事实上,离心率e由零逐渐接近1时,曲线是椭圆口由接近圆逐渐变得很扁平,这是一个量变过程。当e二1时,就发生质变,它不再是椭圆了,而是抛物线。当e>l时,曲线再次发生质变,变成了双曲线,接着又是一个量变过程。随着e趋向无穷大时,曲线又发生质变,成为两条相交直线。说明离心率e在数量上的变化引起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的质变。可见数学中充满辩证法,在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牛予以揭示,不仅可加深

6、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还可使他们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提高,为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2.在讲授数学方法时,釆用史料激励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数学教学实践表明:如果用丿力史回顾和历史轶事点缀枯燥的问题求解和历史解说中明白: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呆板的学科,而是一门不断进步的生动有趣的学科,特别是那些为数学拼搏一生、奉献一生的数学家故事,多年来一直激励无数数学学习者。“叙述数学家如何跌倒,如何在迷雾屮摸索前进,并且零零碎碎地得到他们的成果,应能使任一搞研究工作的新手鼓起勇气”。当然能使任一学生鼓起学好数学的勇气。如在讲简单几何体体积时,我就加入祖??原

7、理内容,这是因为早在公元5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祖??,乂名祖??之,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出“幕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的观点,并首先利用它证明球的体积公式。在欧洲,直到17世纪才由意大利的卡发雷利提出这个客观事实。又如在讲二项式定理时,杨辉三角表出于《释锁》算书,且我国北宋数学家贾宪(约公元11世纪)已经用过它,这表明我国发现这个表不晚于11世纪。但在欧洲这个表被认为是法国数学家帕斯卡(BlaisePascal,1623年一1662年)首先发现的,他们把这个表叫做帕斯卡三角。这就是说杨辉三角的发现要比欧洲早五百年左右,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成就是非常值得中华民族自豪

8、的。上述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