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与细胞”模块的解读.doc

“分子与细胞”模块的解读.doc

ID:31654367

大小:9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6

“分子与细胞”模块的解读.doc_第1页
“分子与细胞”模块的解读.doc_第2页
“分子与细胞”模块的解读.doc_第3页
“分子与细胞”模块的解读.doc_第4页
“分子与细胞”模块的解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子与细胞”模块的解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分子与细胞》模块1-4章疑难问题梳理崂山一中高一生物组姜文新兰春叶马千里“分子与细胞”是高中生物学课程共同必修内容的第1个模块,本模块在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5部分。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教材,编写了六章内容。n1-1细胞的分子组成(人教版必修一第2章)n1-2细胞的结构(人教版必修一第1、3章)n1-3细胞的代谢(人教版必修一第4、5章)n1-4细胞的增殖(人教版必修一第6章)n1-5细胞的分化、衰老

2、和凋亡(人教版必修一第6章)下面,主要对前4章内容中的疑难点问题进行梳理。一、细胞的分子组成1.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实验(1)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使用方法,反应原理;(2)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时,水浴加热的温度必须是50~65℃吗?50~65℃水浴、沸水浴、直接加热,都可以出现实验现象。教材中之所以要求50~65℃水浴加热,主要原因是该温度下既可以发生反应,也是安全的温度范围,不会导致烫伤等安全问题。2.糖类与脂质的区别植物特有糖:单糖中的果糖,二糖中的麦芽糖和蔗糖,多糖中的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特有糖

3、:二糖中的乳糖,多糖中的糖原葡萄糖、果糖以及二糖中的麦芽糖是还原糖。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而纤维素非储能物质,脂肪是生物体的储能物质。脂质中磷脂含有N、P元素,脂肪只含有C、H、O元素。糖类和脂肪均只含C、H、O三种元素,氧化分解产生CO2、H2O,同时释放能量,但脂肪中的C、H含量远远高于糖类,所以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多,产生的水也多,同质量的脂肪储存的能量大约是同质量的糖类的2倍多。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氨基酸、多肽、肽键、肽链和蛋白质结构的关系(2)蛋白

4、质的相关计算①肽链中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和失去水分子数的关系②蛋白质中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的计算③蛋白质中含有的N、O原子数计算④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若通过图示或其他形式告知蛋白质中有二硫键形成时,要考虑脱去氢的质量)⑤若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肽链构成环状,则脱去的水分子数=参与脱水的氨基酸数=肽键数,其游离的氨基羧基只能在R基团上有可能出现。(3)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4.核酸的化学组成(1)核酸的结构和分类(2)碱基种类和核苷酸种类的关系(3)蛋白质和核酸的水解产物和代谢产物基本单位初步水解彻底水解

5、代谢产物DNA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4种)磷酸、脱氧核糖、碱基CO2、H2O、含氮废物RNA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4种)磷酸、核糖、碱基CO2、H2O、含氮废物蛋白质氨基酸多肽氨基酸CO2、H2O、尿素二、细胞的结构课程标准要求疑难问题梳理[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I)1.病毒的相关问题2.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几种细胞器的功能4.一些常见研究方法5.染色质及碱性染料[2]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II)[3]简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II)[4]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II)[5]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

6、能(I)[6]观察线粒体、叶绿体(I)1.病毒的相关问题(1)病毒是不是生物?“生命体”跟“生物”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书本上说最简单生命体是一个可以独立生活、生长和繁殖的细胞,病毒是无法独立生活的,必须寄生在那些可以独立生活的生命体上才能存活,繁殖,所以说他不是生命体。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例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病毒”,细胞,一片绿叶,一段枝条,活的心脏,生殖细胞等等。是的,可以这么说。(2)人工合成病毒是不是意味着人工合成了生命?2002年美国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可以说是合成了生命。但前提是

7、:这个人工合成的病毒必须要具有侵染性,即能够感染宿主细胞并在宿主细胞中复制自己。但如果以生物是一切具有新陈代谢的物体,病毒是无法独立生活的,必须寄生在那些可以独立生活的生命体上才能存活,繁殖,可以说说他不是生命体。其实,这个人工合成的病毒,也只是在原有的结构基础进行的简单的改装罢了,不是完全人工地从氨基酸和核苷酸进行合成的。(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什么还说一切生命活动都在细胞中?病毒是地地道道的寄生者,离开细胞,它可以看作是生物大分子,进入细胞,才能表现出一切生命活动的特征来。(4)病毒的结构、生活方式

8、、分类、培养等问题。细菌病毒(如噬菌体)、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HIV、SARS病毒等)。DNA病毒,RNA病毒。病毒的培养:必须利用活细胞,不能利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2.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细胞分泌化学物质,随体液运输到靶细胞,与受体结合,传递信息激素调节(2)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传递信息细胞膜的结构、糖蛋白、糖被(3)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传递信息高等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3.几种细胞器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