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苏式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浅论苏式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ID:31672706

大小:60.6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7

浅论苏式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_第1页
浅论苏式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_第2页
浅论苏式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_第3页
浅论苏式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_第4页
浅论苏式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苏式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苏式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摘要】“学生核心素养”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主持研究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于2016年9月13日正式发布,这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冃标框架,将从多个途径引导各个教育环节的变革。作为区域教育如何进一步完善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以苏州区域教育为例,可以尝试从“课程资源开发”“课堂文化表达”和“学习品质锤炼”三个方面研究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的新途径。【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苏式课堂;区域教育【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

2、6)52-0019-03【作者简介】1・惠兰,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教师发展屮心(江苏苏州,215005)主任,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2•包迎艳,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苏州,215005)研训员,一级教师,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面对未来的基础教育,“现在世界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学生核心素养"[1]。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联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以素养为核心,推进未來课程建设,便是很好的理论重构的范例。其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广邀学者自1997年开始至2005年进行了为期近九年的'素养的界定与选择'

3、专题研究,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广泛关注”[2]之后,相继有美国的“21世纪技能”芬兰的“7种综合能力”等面世,美国全国州长协会和州首席教育官理事会共同发布了《共同核心州立标准》(CommonCoreStateStandards,简称CCSS)。显然,核心素养的模型己逐渐渗透到了各国教育改革的诸多领域之中。虽然由于政治体制、文化背景等的差异,不同国家或组织所提出的核心素养内涵有所不同,但对于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再认识和再实践无疑颇有启示。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以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

4、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意见》中,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同时,《意见》屮提出:“要根据学牛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所述:“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迎接课堂转型的挑战,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因为学校教育是面向未来

5、的事业,国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至高无上的课题,核心素养指导、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没有核心素养,改革就缺了灵魂。”[3]一、对“学生核心素养”含义的认识及其内涵结构的理解什么是“核心素养”?教育部核心素养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屮,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4]这样的素养应该“是'可教、可学'的,是经由后天学习获得的,它可以通过有意的人为教育加以规划、设计与培养,是经由课程教学引导学习者长期习得的”[5]。这就可将国家“立德树人

6、”的教育目标具体化、细化到学校教育可实施操作的层面上了。应以怎样的结构体系呈现中国国情的“学生核心素养模型”呢?2016年9月13日,由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课题组,历时三年完成的研究成果《中国学牛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以下简称“框架”)在北京发布。在这一“框架”中,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血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

7、点。这一结构模型让我们认识到“核心素养”突出强调了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体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这一要求,它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但并不是以往德智体美意义上的同义反复,它可以与现行课程内容相结合,且是可以由学生通过接受教育而形成和发展的。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苏式课堂教学新内涵近年来,苏州市教育局提出了将“苏式教学”作为促进苏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理念,作为实现“学有优教”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指针。而打造“苏式课堂”是着力培育“苏式”教育品牌的浓墨重彩一笔。苏式课堂

8、教学是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符合苏州地域文化特征和教学传统的一种风格化课堂的特色追求,其最终的归宿还是在培养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上。以苏州市姑苏区为例,近年來集中研究、努力探索苏式课堂教学的定位、内涵、目标和途径,以此带动学科教学和区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