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湿祛瘀法治疗眩晕举隅

化湿祛瘀法治疗眩晕举隅

ID:31682047

大小:55.7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7

化湿祛瘀法治疗眩晕举隅_第1页
化湿祛瘀法治疗眩晕举隅_第2页
化湿祛瘀法治疗眩晕举隅_第3页
资源描述:

《化湿祛瘀法治疗眩晕举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化湿祛瘀法治疗眩晕举隅庄志薪赣县第二人民医院(江西赣县341105)[中图分类号]R2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0)5-0092-01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扌舌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美尼尔氏综合症、颈椎病等。中医学认为,“六淫外感,七情内伤皆能导致”(《济生方》)。但主要责之风、火、痰、虚、瘀引起清窍失养所致。而湿邪是成痰致瘀的重要因素,不容忽视。笔者在临床运用化湿祛瘀法治疗高血压病因痰湿中阻,由湿致瘀引起的眩晕,屡获良效,兹举验案二则介绍如下:例一:王某,女,64岁,2008年12月16日初诊。发现血压轻度升高近4年,有时断续服用降

2、压药治疗,但未规范用药。近一年来常因受凉感冒,或感冒后进食肥肉、荤腥食物,便引起眩晕、恶心、呕吐、血压波动升高。平时喜饮少量白酒。此次发病于1天前因感寒,又进食猪蹄肥肉,出现眩晕、心悸、恶心呕吐,不能站立,不愿睁目,肢体麻木,自服抗感冒药、降压药治疗,但症状未见缓解。刻诊:血压170/100mmHg,痛苦面容,面色晦暗,颜面虚肿,形休肥胖,舌胖黯淡,苔白滑、微黄,脉弦滑。查血胆•固醇6.73mmol,甘油三脂2.27mmolo证属痰湿中阻,气机受遏,营滞血瘀。治宜化湿祛痰,通滞祛瘀。处方:麓香12g,苏叶12g,半夏15g,茯苓15g,陈皮10g,枳壳12g,竹茹12g,黄苓:LOg,白术1

3、5g,泽泻30,车前仁12g,益母草天麻15g,甘草3g,每日一剂,3天后复诊诉:服药一剂后,便觉眩晕减轻,呕吐停止。三剂后症状明显好转,血压降至158/90mmHgo原方去翟香、苏叶加丹参10g,三七15g,钩藤15g,再进20剂,诸症消失,血压稳定在130/86mmHg左右。查血脂5.16mmol,甘油三脂1.72mmolo原方去竹茹、枳壳续服10剂,并嘱其调理饮食,忌食肥甘厚味,随访半年,眩晕未再复发,血压平稳正常。按:患者素体丰腴,痰湿木盛,又喜食肥甘厚味,加之外感湿邪,致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转输失职,水津不化,聚而成湿,停而为痰。痰湿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上蒙清窍;湿

4、阻营滞血瘀,则脉络受阻,而出现眩晕、呕恶、肢体麻木等。故予以化湿健脾、祛痰化瘀。方中蕾香、苏叶解表祛湿、芳香醒脾止呕;温胆汤清化痰湿,半夏白术天麻汤,健脾祛湿止眩;黄苓燥湿利尿,钩藤息风止眩,泽泻、车前仁利水渗湿;更以三七、益母草、丹参通脉化瘀,诸药合用,使脾运复苏,湿困得解,湿去脾健,痰消瘀散,而眩晕诸症得愈。例二张某,男,72岁,2007年3月20日初诊。诉因家庭变故,心情郁闷、忧虑,继而岀现眩晕,气短心悸。间歇发作已一年多,且症状逐渐加重。此次眩晕再作已10余天。并于7天前突然晕厥一次。西医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予以静滴香丹注射液,口服阿斯匹林、美托洛尔、卡托普利等西药治疗

5、后,未再出现晕厥。但仍感眩晕、恶心、心悸、食欲不振,胸闷、腹胀、倦怠、稍活动后症状加重。就诊时,见患者面色晦滞,舌质黯淡,苔白厚,稍腻,脉濡结,测血压178-110mmHg,心电图提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室高电压,ST-T改变。自诉服西药后,感觉恶心呕吐加重,自行停服西药,要求中医治疗。中医辩证当属痰湿阻滞,胸阳不振,心脉瘀滞。治以化湿消痰,宽胸开结,活血化瘀。处方:甘松15g,白蔻仁改仁15g,杏仁10g,半夏15g,茯苓12g,陈皮6g,董香12g,益母草22g,瓜12g,薙S10g,天麻12g,泽泻15g,甘草水煎日服1剂。并嘱口服卡托普利片25mgH2次。服4剂后,眩晕减轻,原方去

6、杏仁、蕾香加白术12g,丹参15g,三七15g,再进6剂后,腻苔消退,诸症明显好转,测血压160/100mmHg,予上方随证加减服药3个月,眩晕消失,余症明显改善,测血压140/86mmHg,心电图改善,患者病情稳定,能参加般体力劳动。因病人服西药有顾忌,故在服用半个月一天2次的卡托普利片后,自行停药,在医嘱下,改为每日服一次25mg卡托普利片。按:患者因情志失调,思虑忧愁伤脾,脾运失司,气不布津,湿聚生痰,阻滞气血运行,血脉瘀滞,清窍失养,心脉瘀阻,致眩晕,气短,甚至晕厥;湿困脾土,胸阳不振,则胸闷纳呆,恶心腹胀等。故方中用董香芳化湿蚀,和胃悦脾;杏仁轻开上焦肺气,以助气化,白蔻芳香苦辛,

7、行气化湿,泽泻、该仁渗利水湿;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熄风,健脾祛湿,瓜萎蕤白半夏汤,通阳散结,豁疾下气,甘松开郁行结,丹参、三七、当归、益母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以助津液布化,诸药合用,共奏化湿祛痰祛瘀之功。本文所举病例系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一类疾病所致的眩晕。此类疾病从中医临床分型上有多种症侯类型。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其中由湿聚痰凝血瘀引起,属痰湿瘀阻型的病例为数不少,认识到痰湿血瘀阻滞是其中重要的病因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