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培他滨用于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的疗效评价

卡培他滨用于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的疗效评价

ID:31684775

大小:60.5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7

卡培他滨用于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的疗效评价_第1页
卡培他滨用于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的疗效评价_第2页
卡培他滨用于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的疗效评价_第3页
卡培他滨用于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的疗效评价_第4页
卡培他滨用于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的疗效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卡培他滨用于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的疗效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卡培他滨用于晩期乳腺癌维持治疗的疗效评价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郑州471000【摘要】目的探索卡培他滨用于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的疗效。方法M3例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形成治疗组与对照组;76例接受卡培他滨化疗者为治疗组,其中按常规方案使用卡培他滨化疗的35例为常规化疗组,按小剂量持续方案使用卡培他滨化疗的41例为节拍化疗组;37例未予卡培他滨化疗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部分缓解率、病变稳定率、客观缓解率、肿瘤控制率皆较对照组高,而病变进展率较对照组低,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常规化疗组与节拍化疗组疗效近似,各指标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较低,程度亦皆不重

2、,节拍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牛率更低、程度更轻微。结论卡培他滨用于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其疗效确定、不良反应轻、患者依从性好,特别是节拍化疗方案更优。【关键词】卡培他滨;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332-01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每年全球新确诊150万人以上,同时约37万人因乳腺癌致死[l]o在我国,乳腺癌城市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2位,部分大城市已升至第1位,农村为第5位,并呈上升趋势[2]。晚期乳腺癌不可治愈,中位总生存期只有2〜3年,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晚期乳腺癌停止化疗后易发生进展,而

3、维持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进展[3]。所以,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而言,维持治疗特别重要。目前,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理念已向全程管理、长期治疗模式转变,即一线治疗获益后维持治疗,以最大程度延缓进展[4]。为探索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方法,我们对7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在6・8个周期联合化疗有效且稳定后,应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并与同期同类37例未予卡培他滨行维持治疗患者对比,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113例皆为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皆女性,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47.5岁。绝经前52例(46.02%),绝经后61例(53

4、.98%)。所有患者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浸润性导管癌72例(63.72%),单纯癌13例(11.50%),低分化癌11例(9.73%),腺癌9例(7.96%),髓样癌9例(7.08%)。皆进行了6〜8个周期含蔥环和(或)紫杉类药物化疗。临床分期皆为第IV期,其中肺部转移78人次(69.03%),骨骼转移57人次(50.44%),肝脏转移46人次(40.71%),胸壁转移13人次(11.50%),脑部转移2例(1.77%),同时出现2处及以上转移51人次(45.1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单项阳性52例(46.02%),ER、PR皆阳性者47例(41.

5、59%),ER、PR皆阴性者14例(12.39%)。免疫组化检测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或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提示基因扩增5例(4.42%)o1.2入组标准口3例患者皆符合以下标准:①经病理学、影像学确诊为晚期乳腺癌,有可测量病灶;②卡氏身体功能状态(KPS)评分为70分以上;③治疗前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及骨髓储备功能无显著异常,可耐受化疗;④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参与治疗。1.3分组方法113例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形成治疗组与对照组。76例接受卡培他滨化疗者为治疗组,治疗组中按常规方案使用卡培他滨化疗的35例患者为常

6、规化疗组,按小剂量持续方案使用卡培他滨化疗的41例患者为节拍化疗组。37例未予卡培他滨化疗者为对照组。各组患者在其它方面无显著差异,具可比性。1.4治疗方案常规化疗组按常规剂量口服卡培他滨进行单药化疗,每次1250mg/m2,每日2次,每周期21天,用药两周,停药一周,共4个周期。节拍化疗组每次口服卡培他滨500mg,每日2次,持续口服。对照组未予卡培他滨化疗。各组中有内分泌治疗指征者化疗后进行序贯内分泌治疗,骨骼转移者每月使用一次双磷酸盐。出现手足综合症者,及时局部外用绵羊油。出现III・IV度骨髓抑制者,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化疗期间皆动态监测血常规、肝功、肾功能

7、、心电图等。除卡培他滨因素外,各组其它因素比较皆无显著差异。1.5评价标准1.5.1治疗效果以最后一次化疗结束吋的治疗效果作为评价的基线,评价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即全部目标病灶皆消失;部分缓解(PR),即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减少30%;病变进展(PD),即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者出现了新病灶;病变稳定(SD),即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处于PR和PD之间。客观缓解率(ORR),即CR与PR之和;肿瘤控制率(DCR),即CR、PR、SD之和[5]o1.5.2不良反应按照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标准,将不良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