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微载体药物递送系统和其在中药探究中应用

口服微载体药物递送系统和其在中药探究中应用

ID:31685077

大小:80.09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1-17

口服微载体药物递送系统和其在中药探究中应用_第1页
口服微载体药物递送系统和其在中药探究中应用_第2页
口服微载体药物递送系统和其在中药探究中应用_第3页
口服微载体药物递送系统和其在中药探究中应用_第4页
口服微载体药物递送系统和其在中药探究中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口服微载体药物递送系统和其在中药探究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口服微载体药物递送系统和其在中药探究中应用[摘要]载药微粒是一类应用前景广阔的定向、定位、控释给药系统载体。各种微载体给药系统在促进吸收,提高稳定性,定位、控制释放方面各有优势,如果能结合中药的特点,构建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中药复方口服微载体给药系统,对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该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可用于口服的微载体药物递送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并对其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关键词]微粒;微载体给药系统;口服;中药[收稿日期J2013-05-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81073071,81273655);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ysxk-2010);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一级学科开放课题项目(2011ZYX3-007);江苏省2013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CXZZ13-0629)[通信作者]*狄留庆,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diliuqing928@163>com[作者简介]毕肖林,讲师,E-mail:bxl77@126、com药剂学将粒径在10-9〜-4m的分散相分散于分散介质中所构成的分散体系统称为微粒分散体系。微载体药物递送系统[1]通过将药

3、物吸附、包埋或连接于载体,利用载体的理化性质和选择性分布特点,解决大分子药物和小分子药物在递送过程中存在的溶解度低、稳定性差和吸收受限等问题,增加药物的溶出速率和吸收速率,提高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或将药物特异性地导入靶器官、靶组织或靶细胞。微载体释药系统主要包括脂质体、微囊、微球、微乳、纳米粒、纳米混悬剂、纳米囊、纳米球、聚合物胶束等[2]。由于胃肠道中独特的生理条件,口服微载体药物递送系统主要是通过改善口服药物的溶解性和膜渗透性,从而改善药物的口服吸收,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此外口服

4、微载体还能够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率,降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局部浓度(避免局部刺激性)和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3]。中药制剂多以口服途径给药,很多中药活性成分存在吸收差,或代谢、消除迅速,不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问题,且中药复方制剂以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为作用特点,也充分体现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如何结合微载体给药系统在改善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其毒性方面的优势,将其运用于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的剂型设计是研究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近年来中药微载体给药系统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以口

5、服途径给药为立足点,综述了近年来研究活跃的几种微载体给药系统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探讨各种微粒载药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中药微载体给药系统的研发提供一定的指导。1微乳和自微乳1、1微乳和自微乳作为口服药物载体的特点微乳(ME)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在适当的比例及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透明或半透明、低黏度、各向同性且热力学稳定的油水混合系统。对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都有溶解能力且具有较高的物理稳定性,因表面张力较低而易于通过胃肠壁的水化层,使药物能直接和胃肠上皮细胞接触,促进药物

6、的吸收。此外微乳口服后可经淋巴吸收,避免了首过效应以及大分子通过胃肠道上皮细胞膜时的障碍[4]。口服ME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ME乳滴的大小、油的性质、乳化剂类型及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等因素有关。微乳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但长期贮存易发生微生物污染,微乳中的辅料在溶液中也易氧化、水解,以致影响稳定性和安全性。近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微乳的研究基础上发展建立了自微乳化药物传递系统(SMEDDS),由药物、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所组成,在体温环境下,遇液体后可在胃肠道蠕动的作用下自发形成水包油型乳剂。

7、药物在油/水两相之间分配,细小的油滴快速分布于整个胃肠道中,依靠其巨大比表面积大大提高了水不溶性药物的溶出,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可以避免水不稳定药物的水解及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5]。制备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关键是对体系中油相及非离子表面活性的种类及比例进行优化。过饱和自微乳释药系统(supersaturatableself-microemulsifyingdrugdeliverysystem,S-SMEDDS)是在原有自微乳释药系统(SMEDDS)中添加水溶性纤维聚合材料如释丙基甲基纤维

8、素(HPMC)、聚乙烯毗咯烷酮(PVP)等以使游离药物和包裹于微乳中的药物在胃肠道内达到过饱和溶解,从而增加药物溶解度,提高难溶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6],同时,亦可降低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减小对胃肠道的刺激,患者顺应性好。1、2口服微乳和自微乳在中药中的应用完茂林等[7]制备了川苇嗪口服油包油(0/0)微乳,结果显示川苇嗪微乳相对于川苇嗪片,其大鼠体内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73、83%,体内平均滞留时间延长了约1、5h,表明川苇嗪微乳可以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杜红等[8]进行了穿心莲内酯口服微乳与穿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