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蚁族”现状分析及其策略应对

南京“蚁族”现状分析及其策略应对

ID:31686971

大小:64.9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7

南京“蚁族”现状分析及其策略应对_第1页
南京“蚁族”现状分析及其策略应对_第2页
南京“蚁族”现状分析及其策略应对_第3页
南京“蚁族”现状分析及其策略应对_第4页
南京“蚁族”现状分析及其策略应对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京“蚁族”现状分析及其策略应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南京“蚁族”现状分析及其策略应对——以南京“蚁族”为例高欣欣戴蔚(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00)摘要:2009年“蚁族”开始成为网络热词,一时间“研蚁热”蜂拥而起。“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牛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被称作是犹如蚂蚁般“弱小的强者”。“蚁族”问题发展的背后是种种矛盾的聚焦与再进化,而非孤立的社会现实,其折射出的各种现象是值得重视和反思的。南京市各大高校汇集,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成为江苏木省大学生就业的首选目标,故以南京“蚁族”为例,就目前掌握的“蚁族”概况为阐述背景,再探其原因,重新审视“蚁族”的未来。关键词:蚁族;南京;教育;就业;制度1关于“蚁

2、族”一词的解读“蚁族”并非指一种昆虫的族群,而是源于北京大学廉思博士后所作的《蚁族》一书。廉思将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称之为“蚁族”。之所以将他们命名为“蚁族”,是因为这个群体与蚂蚁之间有许多的相似之处。首先,蚂蚁有26万个脑细胞,在所有的昆虫中,是最聪明的物种。蚂蚁的高智商能用来描绘该群体所具有的“高知”、“受过高等教育”等特点。其次,蚂蚁属群居动物,一个蚁穴里常常有成千上万只蚂蚁,这也与该群体在物理状态下呈现出聚居牛活的特征相吻合。此外,蚂蚁很弱小,但若不给予其足够的重视,蚂蚁也会造成严重的灾害,因此有人称蚂蚁为“弱小的强者”。①蚂蚁这些

3、特点与该群体弱势、低收入、不被人关注,易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等方面极为相似。更重要的是,蚂蚁还有许多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优点,而恰恰是这些优点,与该群体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比如:蚂蚁“永不言弃的精神”、对夏天的期待情怀、勤勤恳恳、全力以赴的工作态度,这些特点,都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真实写照。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却从事着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们,主要居住在城乡接合部或近郊农村;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月均收入低于2000元;年龄集中在22岁至29岁之间。他们中有九成人是童年吋曾被称为家中“小太阳”“小皇帝”的“80后”。但却以弱小

4、的身躯,在充满荆棘的社会中不断挣扎探索着。2为何研究“蚁族”“蚁族”的人数到底有多少,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数字,但据研究表明,全国“蚁族”有数百万。随着中国社会的城市化、人口结构的转变、教育体制的改革、劳动市场的转型等一系列社会结构因素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将选择在大城市就业。这使得“蚁族”正以不可预估的数字在增长,各种矛盾不断膨胀,社会将面临巨大压力的冲击,就业、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蚁族”问题的研究成为众矢之的,构筑坚实的理论保障体系非常必要。“一个国家掌握知识的阶层过得不好,说明国家是有问题的。因此,关注”蚁族“,就是关注国家的未来/《蚁族一一大学毕

5、业生聚居村实录》里的这句话值得许多人严肃地思考。“蚁族”是“成长中”的“精英候选人”,他们身上既有“鸟巢一代”的光鲜,又有“迷茫一代”的阴影,如何将他们从封闭的“蚁族”圈中解放出来,让“蚁族”们看到上升的通道,这无疑是不可或缺的。3南京“蚁族”生存现状2009年“蚁族”成为学术热词,大量学者开始关注这一社会现象,但是从调查结果显示,“蚁族”除了被作为学术探讨和研究的对象外,并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成为热点。我们在随机抽查的200位市民中,25%了解“蚁族”,45%听说过,剩下的30%并没有听说过;另一方面,不同行业的受访者对“蚁族”的了解度同样有一定程度的差别,高校教员等高级知识分子中

6、对“蚁族”了解的人数占到32.3%。由此可以看出,与“农民工”、“青年打工者”、“留守人员”等这些同样的社会热词相比,“蚁族”现象对绝大部分社会成员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关注和讨论价值,“蚁族”问题到目前为止只是在学术界生根发芽,但是如果只有肥料的培育,却没有阳光和雨露的滋养,同样会成为枯萎一族。换句话说,任何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做法和空洞的说教都是无意义的,我们需要社会大众切切实实的关心他们,关心国家的未来。“蚁族”现象目前并没有社会成为重点,但是一旦定义被释义后,人们对于该现象存在的时间问题,又是如何判断?采访的200多名南京市民中,认为能在:L~3年、5~8年>10-20年以及不

7、能解决该问题的人数分别占到8.64%、20.45%、28.64%和42.27%O一半的人认为这是一项长期的问题,是社会制度问题中潜在危机的凸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难以解决的,必须从社会的根源下手,解决最基本的问题,才能将问题从本质上去除;另一方面,权利、环境戏谑平等竞争规则,金钱、权贵绞杀社会道德底线,这公开的社会“秘密”是大多数人认为“蚁族”现象难以减弱和消失的另一大原因。所以对“蚁族”问题的研究,不仅是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更是透视中国当代社会的独特窗口。南京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