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定位角色有效实施探究

准确定位角色有效实施探究

ID:31698388

大小:62.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7

准确定位角色有效实施探究_第1页
准确定位角色有效实施探究_第2页
准确定位角色有效实施探究_第3页
准确定位角色有效实施探究_第4页
准确定位角色有效实施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准确定位角色有效实施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准确定位角色有效实施探究语文新课程改革以来,探究观念成为《语文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教学观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再次强调:“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所说的“探究”就是师生在课堂上探讨一个又一个疑难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力求有所发现和创新的过程;“探究式学习”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启发、诱导下,针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开展有目的的表达、质疑、探究、讨论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由此可见,要实现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性,离不开语文课堂中师生有效的对话

2、交流。只有准确定位师生角色,我们的探究课堂才能既有知识厚度、又充满激情和活力,才能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教学界曾经盛行一种教学理论: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又叫期待效应。罗森塔尔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被他随意告知聪明的一组老鼠经过培训员的训练,能够成功地穿越迷宫,找到食物;被他随意圈定智商很高的学生经过老师的鼓励和培养,成绩步步提高,最终成为班上的佼佼者。所以,语文前辈经常这样告诫新人:在语文探究课堂中,一定要给学生以更多的期望和鼓励。可是,期望和鼓励真有那么神奇的魔力吗?我们经常看到有些阅读教学的

3、探究课堂,在师生互动交流的环节中,不管学生的答案如何,教师总是面带微笑、毫无原则地把'‘太棒了”的赞誉送给踊跃发言的学生,却很少看到很多教师基于“文本的深层理解”和“生活的深度思考”来给学生一个中肯的评价。有些语文专家说,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见解,因为“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的,语文课堂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可是语文课堂有一千个读者,真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真正最合乎作者莎士比亚内心标准的“哈姆雷特”在哪里呢?如果语文探究课堂只满足于在形式上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言,而缺少教

4、师在关键环节中给学生的指导和提升,这样的探究课堂还能真正起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吗?很多语文教学同仁也熟悉著名的飞镖实验。三组队员进行飞镖训练。第一组连续20天不停地练习,每天记录成绩。第二组第一天与最后一天进行练习,其余时间每天“想象”20分钟。当然这想象不是空想,是实验者思考如何提高射中靶心的命中率。第三组第一天与最后一天进行练习,其余的时间全用在休闲上。结果发现:第一组和第二组最后一天的命中率较第一天提高30%。第二组的人学得最轻松,而效果最好。所以一些教学研究者经常教导我们,语文课堂要给学生更多自由思

5、考的时间与空间。可是我们也经常进入这样的探究课堂:教师只在开头结尾激情洋溢地说了一段话,其余时间都由学生控制,连鼠标都操纵在学生手中。那么,教师的指导提升作用体现在哪里呢?我的朋友中不乏才华横溢的语文教师,一上课堂就滔滔不绝,可是学生却趴倒一大半,这位老师苦恼不已。我劝他说,给学生一点思考消化的时间、一点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吧。有一天,这位老师兴冲冲地告诉我,课堂动起来了。我问他课堂是如何组织起来的,他说,这一节课他一直在带着学生玩接字游戏。我不禁陷入沉思:游戏热闹的课堂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吗?我们应该怎样给予学生充

6、分的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呢?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一切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和评价”中也充分提到“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这些理念无疑是“探究式学习”的基本原则。但实际上,许多教师没有深入理解这些理念,只会在探究课堂中生硬照搬原则,过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从而夸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在互动中沟通合作、彼此教育、相互提高,固然重要,但教师在探究中立足于教材及教材编写者等方

7、面的主导地位,同样不可或缺。笔者曾有幸看到北师大附中邓虹老师执教《祝福》第二课时的精彩场面。短短45分钟的小说鉴赏课,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鉴赏自然离不开人物性格的赏析,本节课也毫不例外。邓虹老师以“我眼中的祥林嫂一一经典人物形象解读”为赏鉴主题。在预习环节中的网络课堂上,学生拟写祥林嫂的三段经历表,对祥林嫂的悲惨一生做整体的感知与梳理;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用一副对联“三段传神照,一世悲苦情”做归纳总结,让学生初步感知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在实体课堂上,教师结合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发帖子争论、交流的过程与结

8、果,梳理出一个比较集中的问题:怎样理解祥林嫂问"我”:“人死后究竟有没有灵魂?”成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体会祥林嫂的形象与命运,准确把握文章主题。在学生热烈讨论时,教师相机引导:祥林嫂对于“地狱”是“向往”还是“恐惧”呢?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逐步走向文本深处,探寻问题的根源。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中,教师敏锐地抓住良好的教学契机,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探究文本意蕴。邓虹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