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旅夜书怀教案4(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42旅夜书怀教案4(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ID:31701015

大小:57.4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42旅夜书怀教案4(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1页
42旅夜书怀教案4(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2页
42旅夜书怀教案4(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3页
42旅夜书怀教案4(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4页
资源描述:

《42旅夜书怀教案4(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4.2旅夜书怀教案4(苏教选修一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目标1、比较学习本文寓情于景、直抒胸臆手法的运用。2、建立初步的鉴赏能力3、通过诵读体会诗人当时孤苦寂寞、漂泊无依的感情。教材分析重点1、学习本文寓情于景、直抒胸臆手法的运用。2、通过诵读体会诗人当时孤苦寂寞、漂泊无依的感情难点1、学习本文寓情于景、直抒胸臆手法的运用。2、建立初步的鉴赏能力教学辅助手段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说起唐诗,我们就会想起李白;说起李白,我们就不能不想起杜甫。杜甫和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他们被安史之乱是这条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线分隔

2、在山顶的两侧: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侧,头是仰着的,看到的是无穷尽的蓝天,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鹰,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侧,头是低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深沟的阴暗,因而忧心忡忡,歌声凄苦。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杜甫的路要艰辛得多。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他坎坷的下山路上的一首诗一一《旅夜书怀》。二、题解:1、从标题來看,《旅枚书怀》写的是什么内容?明确:“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2、关于背景。我们第一单元鉴赏诗歌的方法是知人论世,我们都知道杜甫的诗风是沉郁顿

3、挫,所写的的诗被推崇为“诗史”,凭着这个就能推断岀这首诗所抒发的情感吗?不能!我们说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旨趣。所以我们还必须了解作者在写这首诗时的背景。背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冋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己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乂行无定踪,

4、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三、置身诗境,整体感知。1、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体会他这种沉重的心情,最好的方法就是置身诗境的读。口市诵读《旅夜书怀》,要求带感情。2、请同学们再次自主诵读这首诗歌,结合诗歌注释、结合背景来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本诗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怎样?明确:诗歌通过描写“旅夜”的情景,深刻地表现了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基调:低沉、压抑。(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最,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后一层直抒胸臆,飘泊四方,居无定所,要

5、读出压抑感。)3、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看看能否读出这种压抑的感情。学生评价。4、听录音(或老师范读)。5、全班同学齐读四、鉴赏诗歌的语言及表达技巧本诗抒发了作者漂泊无依的感伤,那么这种感情是怎么样表达出來的呢?从诗中的哪些地方可以读出诗人的这种感伤来呢?请同学们再次阅读此诗,并思考讨论,交流发言。参考指导:1、开头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如何来描写的诗人的旅夜处境和感受?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

6、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唯有在广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而大江屮有“月涌”,才能反映岀江水的流动;也只因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月涌”。“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2、后四句书怎样的“怀”?“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

7、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病休”,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口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口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这跟他刚离成都时写的“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去蜀》)语意相同。以形象比喻作结,鲜明深刻地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一沙鸥”照应“独夜舟”,对比鲜明,比

8、喻贴切。3、艺术特色。A、寓情于景B、直抒胸臆。全诗风格沉郁、感情激越,形彖鲜明、境界宏阔,表现岀诗人“老來渐于诗律细”的艺术成就。五、对比拓展李杜之间的情宜甚深,特别是杜甫,多次做诗怀念李白。对李白的诗,杜甫更是称颂,说“白也诗无敌”。李白的诗在前,杜甫的诗在后,两诗的画面又这样接近。在艺术上,杜甫的《旅夜书怀》是否受到了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的影响呢?或者说《旅夜书怀》模仿了《渡荆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