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

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

ID:31715193

大小:62.2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7

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_第1页
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_第2页
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_第3页
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_第4页
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政史地音体美电教研组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课题,我们组中报的课题。作为本课题主持人,我代表总课题组,把课题的准备情况和研究规划做个汇报,请大家审议。在本课题正式开题之前,我中心业已完成了以下五项准备工作:①成立了《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课题研究小组;②确定了一批与本课题研究项目相关联的课题实验学科。一、选题背景与相关文献1.课题的缘起自2001年秋学期起,国家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新课程的先进理念逐步深

2、入教师头脑之中,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我国教育界广泛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我国有效教学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教学“新思维”、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作用。同时,随着有效教学研究的深入,其所生成的质疑、反思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使其自身的发展进入了。《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课题正是基于这种思考,在《新课程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成果基础上继续深化和拓展的结果。它是我们组“关注课堂,聚焦课堂,推进有效教与学”活动深入进行的载体。2.历史的传承(1)2007年,我校开展《创

3、新教育》课题研究。(2)2009年,我校进行《差异构建“4+1”课改实验活动》。我们的观点: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战场;每一堂课上好了,每一堂课有效了,教育教学质量自然能得到提高,素质教育也就真正能落实到实处。3.课题核心概念及课题诠释主动,指教学主体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包含两层涵义:一是主动参与,涉及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关系和教学对话,本课题主要是指学生基于原本的生活经验及学习基础,在主体交互中情感、思维和行为自觉地融入教学活动,实现认知与情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二是主动学习,学生

4、在教师引领和同伴互助下自主选择,以认知发展为中心,主动地建构关于现实知识的过程,并达成相关课程的学习目标。参与式课堂,是以“学”(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在发展性教学屮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主动参与的能力,引导以自觉性和选择性为特征的指导学习。依据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心理学理论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情境为前提,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唤起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为核心,以教学对话促成课堂主体间性的交互,创设思维吋空,力图使教学活动屮每个人的情感、思维和行为都投人到学与教的活动中,

5、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自主建构意义,提高师生的批判意识和反思能力,由此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进而提高改变现状的自信心,形成自主发展的智慧。有效学与教(effectivelearningandinsruction),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在学习者分析和教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情境,开发和调用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以“置身于其屮的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ingwith-in)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的所有行为,以及学生在教师及“助学案”的引领下形成

6、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态度,自主进行意义建构并获得发展的全过程。以学的绩效来评价教的成效。有效学与教是一种有效教学策略,也是课堂上主体对话、共同参与的发展过程和结果。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的基本特征是,学生在情感、思维、行为等方面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学习过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差界性的主动发展的机会。1.文献综述(1)从“有效教学”到“有效学与教”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作为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和策略,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五十年代

7、起,有效教学研究受到学界的普遍重视,并开始从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技术。1975年,以“肯普模型”为代表的第一代教学设计问世,形成了以“教”为中心的有效教学课堂操作样式。奥斯丁(Ornstein,AllanC.)著《有效教学策略》于1990年出版,列举有效策略达11种之多。美国教育多样性和高质量研究中心(CREDE)于1998年提炼出关于有效教学的5大原则,其屮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有效教学是学生高度参与的教学”。加涅著《教学设计原理》一再修订重版(1974,1979,1988,1992),其中一个重要观点是:

8、“学牛的学习是学牛参与教育经验而产牛的行为变化”。八九十年代,课堂“双主体论”开始盛行,以“史密斯一雷根模型”为代表的第二代教学设计(ID2)提出"有效教与学(effectiveteachingandlearning)v的理念和教学策略。新加坡在有效教与学研究和实践方面进行了非常务实的有效探索,与无锡市开展多次教研合作与互访交流,成功举办了三届“中新(无锡)校长圆桌论坛”。上世纪末,"有效教与学"(effectivelear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