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

ID:31749152

大小:56.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7

中医辨证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_第1页
中医辨证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_第2页
中医辨证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医辨证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辨证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高海娟(大庆中西医结合医院〈大庆第六医院〉163814)【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169-01【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棱甲消癥汤加减辨证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将27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6例。观察组予以中药棱甲消癥汤加减辨证治疗;对照组予以桂枝茯苓胶囊口服,并酌情予以雄激素拮抗雌激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0.59%,总有效率47.0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结论中药棱甲消癥汤具有活血破血,消癥散结

2、的功效,治疗子宫肌瘤有较好疗效。【关键词】子宫肌瘤中医药辨证论治子宫肌瘤是女性牛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0-50岁妇女发病率高,经戶检资料发现35岁以上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病率约为20%⑴。木病之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确切,临床可见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并可引起贫血,痛经,带下增多,不孕或流产等病证,严重影响患者的牛育健康和牛活质量。子宫肌瘤尚属中医学“癥頫”范畴,中医药治疗木病在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显示出非手术治疗的优势[2]。采用中药棱甲消癥汤加减辨证治疗子宫肌瘤13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

3、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27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西医诊断符合乐杰主编《妇产科学》中有关“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1],妇检双合诊可扪及子宫增大或表面凹凸不平,质地较硬,且经B超或CT、MBI检查;中医证型诊断符合刘敏如主编《中医妇产科学》标准[3]。共纳入患者272例,将患者按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观察组年龄最小30岁,最大59岁,平均年龄(43.7±8.4)岁;病程1个月・2.5年,平均0.75年;瘤体最大5.4cm×4.2cm,最小2.4cm×1.7cmo对照组年龄最小33岁,最大5

4、9岁,平均年龄(44.3±8.5)岁;病程]・5个月・2.6年,平均0.8年;瘤体最大5.3cm×4.1cm,最小2.5cm×1.5cmo2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瘤体大小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观察组予以中药棱甲消癥汤加减辨证治疗,方药组成:三棱15g、炮山甲(先煎)15g>莪术12g、当归20g、赤芍15g、桃仁15g、红花12g、生牡蛎(先煎)30g.黄茂30g、白花蛇舌草30g、茯苓20g、昆布15》随证加减:气虚甚者,加党参,或太子参

5、;伴暧气、胁痛、乳房作胀者,加郁金、柴胡;肾虚腰痛、下肢痿软者,加枸杞子、菟丝子、桑寄生、杜仲;经量多者,加龙骨、茜草碳;带下量多色黄、湿热内蕴者,加败酱草、红藤、黄柏;阳虚者,加桂枝;带下清稀色白、寒凝胞宫者,加小茴香、细辛。以上诸药水煎服,取汁约150mL,1剂/d,早晚分付,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口服中药期间禁酒,忌辛、辣的食物,同吋要注意休息,避免受凉、过劳、精神刺激等。对照组予以桂枝茯苓胶囊口服,3粒/次,3次/小同吋予以雄激素拮抗雌激素对子宫的作用,控制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延长月经周期,均连续服用3个月。1.3疗效判断

6、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痊愈:肌瘤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肌瘤缩小≥l/2;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肌瘤缩小≥l/3者咸停药以后肿瘤稳定,症状消失,持续半年以上者;无效:未达上述标准。1.4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2结果观察组136例中,痊愈20例,显效32例,有效44例,无效40例,总有效率70.59%;对照组中痊愈20例,显效32例,有效44例,无效64例,总有效率47.0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4,PV0.05)。3讨论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

7、医药治疗子宫肌瘤方法多样,疗效显著,其既可免除患者手术创伤以及术后盆腔粘连、生殖器官血运不良、小型肌瘤残留等问题;亦可避免激素治疗引起的卵巢功能抑制,雌激素缺失现象及停药复发等弊端,故表现出中医药治疗的独特优势,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潜能,值得深入研究。中医学虽无子宫肌瘤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癥痕”、“石痕”、“肠蕈”等范畴。頫者谓妇女下腹部包块,伴有或痛或胀或满或阴道出血溢液等症状的病证。癥具有形可征,坚硬不移的特点;瘾有聚散无常的症状。如《诸病源候论·癥痕候》所载:“癥痕者,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器相

8、搏结所生也。其病不动者,直名为癥,若病虽有结痕而可推移者,名为癥痕。痕者假也,谓虚假可动也”。癥痕的发生,多因情志郁结,饮食所伤,寒邪外袭以及病后体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