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研究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研究

ID:31753846

大小:55.9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研究_第1页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研究_第2页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研究_第3页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研究周华1胡曙荣21湖南长沙市第三医院急诊科410002;2湖南长沙市第三医院急诊科410002【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将木院2014年1月J2月作为对照期,以传统方式转运急危重症患者。将本院2015年1月・12月作为观察期,在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比较2期的院内转运意外发牛率。结果:与对照期比较,观察期院内转运意外发牛率较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显箸,可降低院内转运意外事件,提高安全性。【

2、关键词】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护理安全管理【中图分类号1R4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146-01木文旨在探讨研究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以期待为护理实践提供参考和帮助。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木院2014年1月・12月作为对照期,以传统方式转运急危重症患者。急危重症患者1000例,其中女性患者426例,男性患者574例。年龄18岁-81岁,平均年龄58.02±5.95岁;将本院2015年1月・12月作为观察期,在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急危重症患者1000例,其中女性患

3、者420例,男性患者580例。年龄19岁-80岁,平均年龄59.15±5.56岁。2期患者数量、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期患者院内转运均为手术或住院或作辅助检查。1.2方法1.2.1对照期以传统方式转运急危重症患者:即护士及运送工人以平车护送,在院内转运过程中呼吸道保持通畅,氧气袋持续给氧,各留置管路保持通畅,注意监测呼吸、脉搏、面色等指标⑴。1.2.2观察期在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思想意识方面:加强风险意识教育,护理人员定期进行规范化理论、技能培训,牢固掌握危重症急救流程和临床表现、病变征兆,提

4、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熟练利用改良后MEWS评分量表评价危重病人,熟练掌握急救技术(气管插管、吸痰供氧、心肺复苏等),熟练使用各种急救仪器,熟练掌握各种固定、包扎技术。对运送工人进行专业培训,例如:行至上坡人在车后,行至下坡人在车前。遇到障碍物时以人轮先过,以减少震荡。推车轮椅每日检查维护,保证小轮转动、护栏松紧等正常⑵。转运流程方面:制定改良后的SBAR样式危重患者转运交接单,(具体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命体征、急诊处理情况、各种导管情况、各种生化检查资料以及该患者目前的观察要点等),严格执行查对签字确认规定。设立急诊绿色通道,并严格执行,实行先抢救后交费的制度。确定转

5、运人员,每组由1名护士和1名运送工人组成,遇到特殊情况(转运中需要使用特殊仪器、生命体征不稳定)由急诊医师陪同转运[3]。制定、落实转运规范:转运前评估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相关指标,评估转运行性,明确护送人员,告知家属转运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准备、检查转运中需用的抢救器材、药品,根据病情携带血氧饱和度仪、便携式呼吸机、氧气袋、呼吸气囊等。转运前5分钟分钟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告知患者相关情况,需要使用设备。输液通路选择留置针,大岀血患者建立&洋;2条静脉通路,评估昏迷患者气道情况,各留置管路保持通畅、固定、紧密连接,妥善约束躁动不安者,转运中平车边护栏应拉起,以约束带保护固定躁

6、动者,护理人员应站立在患者的头侧,对病情变化、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清理口腔分泌物,观察导管固定情况。转运中如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抢救。持续改进院内转运流程,评估监测院内转运安全管理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提高护理质量。转运环节质控:制定转运环节质控标准,设立危重患者转运问题发生情况登记本,记录患者的具体情况,接收科室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每月科内对危重患者的转运质量进行分析,讨论,总结。1.3观察指标比较2期的院内转运意外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资料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表示,使用t检验分析组间数据,当P<0.05表示差

7、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与对照期比较,观察期院内转运意外发生率较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一:表一2期的院内转运意外发生率比较3讨论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是正确的识别风险事件,明确风险因素,规避风险,提供安全的服务。从实际出发,任何医疗活动,均具有一定风险。以院内转运为例,虽然时间短,但也存在护理安全问题,在短暂的时间内,很可能发生意外,引发医疗纠纷。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具有典型性特征,该过程是抢救的延伸,是兼顾护理、治疗于一体的重要环节,风险高,任务重。本研究显示,针对院内转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