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美泰加退高黄汤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思美泰加退高黄汤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ID:31759120

大小:57.2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思美泰加退高黄汤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研究_第1页
思美泰加退高黄汤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研究_第2页
思美泰加退高黄汤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研究_第3页
思美泰加退高黄汤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思美泰加退高黄汤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思美泰加退高黄汤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研究戚晶敏(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000)【摘要】目的:观察思美泰加退高黄汤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淤胆性肝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思美泰联合退高黄汤,对照组仅予以思美泰治疗,疗程6周。结果:两组肝功能较治疗前均有好转,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氨酰基转移酶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思美泰加退高黄汤可有效退黄,促肝功能恢复。【关键词】淤胆型肝炎;思美

2、泰;退高黄汤【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719-02淤胆型肝炎是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胆汁形成,分泌,和(或)胆汁排泄异常引起的肝脏病变。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乏力、纳差等,血清牛化指标示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肓接胆红素为主,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等升高。木研究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自拟重用“赤芍、水牛角”等为主的退高黄汤联合思美泰治疗淤胆性肝炎,临床取得较好疗效。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60例淤胆性肝炎患者均为2012年7月——2015年7月的住院病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

3、,年龄35-89岁,平均年龄55岁,黄疸持续时间为20——87天。引发淤胆性肝炎的病因繁多,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最多,28例,其次为慢性乙型肝炎6例,急性戊肝6例,不明原因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各5例,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4例,药物性肝炎、急性甲肝、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均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皮肤瘙痒等,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临床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胆•红素升高持续3周以上,AKP、GGT明显升高。所有病例均排除肝内占位性病变及肝内、外梗阻性胆汁淤枳,凝血酶原活动度检测排除肝衰竭。治疗前两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P>;0.05),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均予以复方甘草酸昔等护肝降酶治疗,治疗组:予以思美泰注射液l.O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1次/日,退高黃汤1齐IJ/S,退高黃汤组成为赤芍、水牛角、丹皮、当归、三棱、桃仁、红花、黄茂、瓜萎等,对照组仅予以思美泰注射液静滴,1次/日,疗程6周。1.3疗效评定:用药6周后,临床症状基本缓解,肝功能好转,总胆•红素下降50%以上为显效;临床症状改善,总胆红素下降30%—50%有效;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用药6周后总胆红素无明显下降或升高。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

5、验,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肝功能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总胆红素、GGT、ALP下降更显著,以上指标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0.05),而ALT与PT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l)o2.3不良反应:少数病人服用退高黄汤后感胃部不适,大便次数增多,余无不适。3讨论:淤胆型肝炎临床较多见,黄疸深,持续不退,加重肝损害,可致病情进展至肝衰竭而危及生命,目前临床用于利胆退黄的药物也较多,如熊去氧胆酸、糖皮质激素

6、、中成药制剂苦黄注射液、免疫抑制剂等,其中腺昔蛋氨酸是胆汁淤积性肝病诊疗专家共识中推荐的药物之一,腺昔蛋氨酸是存在于人体组织的i种生理活性分子⑴,是由腺昔蛋氨酸合成酶催化蛋氨酸和ATP而合成的。腺昔蛋氨酸在肝脏内通过转甲基作用增加膜磷脂的生物合成,增加膜流动性并增加NA+-K+-ATP酶活性,加快胆酸转运,同时通过转藐基作用,增加生成细胞内主要解毒剂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增加肝细胞的解毒作用和对自由基的保护作用,生成的牛磺酸可与胆酸结合,增加其可溶性,通过补充腺昔蛋氨酸可以清除因腺昔蛋氨酸合成酶活性降低而造成的代谢阻滞,恢复胆汁排泌的生理机制,从而起到退黄的作用。淤胆型肝炎属于中

7、医黄疸病的范畴,湿热内蕴中焦,熏蒸肝胆,郁于血分,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是其基本的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中提到:“血瘀在内,则吋吋体热而发黄”,张仲景有云:“诸黄虽多湿热,经脉久病,不无淤血阻滞者也”[2]。可见,湿滞血瘀是造成黄疸的重要因素之一。退高黄汤遵《医学心悟九“祛瘀生新而黄自退”[3],重用活血化瘀药物,利尿通便,使邪有岀路,促进黄疸的消退。本方重用赤芍为君,其可凉血散瘀,现代研究发现赤芍具有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保肝,促胆红素代谢的作用,水牛角、红花、丹皮为臣,具有抗炎、抗凝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