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新尝试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新尝试

ID:31760359

大小:55.7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7

上传者:U-991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新尝试_第1页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新尝试_第2页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新尝试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新尝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新尝试潘源红江苏省东海县牛山镇英瞪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牛活”是儿童的生活,而不是成人的生活;学牛的牛活是立足于现实,自觉走向未来的牛活;学生的生活不只是停留于日常牛活,是超越了学牛个体感觉范围的更为广阔的牛活。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一从熟知的牛活情境导入,感受数学存在的现实性与普遍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牛熟悉的牛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在教学“小数的基木性质”这一节时,课前布置学牛到超市了解若干商品的价格标签,一上课就让学生汇报超市中各种商品的价格,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4.00元、15.70元、123.80元、1.45元、1.05元……汇报完后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商品的标签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2)像4.00元、15.70元、123.80元、1.05元……这些标价,如果把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是否发牛变化?对第一个问题学牛都能很快解答,而对第二个问题学牛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说,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不影响商品的价格,如4.00元就是4元;有的说,这样不行,小数部分中间的“0”去掉,商品价格就发牛变化了。如1.05元表示1元零5分,去掉小数部分的“0”就变成1元5角了……在争论中,教者顺水推舟: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是否会发生变化,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基木性质,就会知道正确的答案。这样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中引入课题,充分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使数学与自己“零距离”,学起来才亲切、不乏味。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提升“经验数学”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牛去探索经验数学,通过亲身经历、体验和感悟,使经验中的数学得以提炼,上升为科学数学。例如,在上“小数加减法”这一课时,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一次购物经历,说一说自己买了哪些东西?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多少?用了多少钱?自己是怎么算的?教师板书部分学生买的商品的价钱与思考的过程。学生在说 算法吋岀现两种方法,即元加元,角加角,分加分,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这正是本课的教学关键所在);第二种是先把小数化成以分为单位的整数相加,然后把结果再化成小数(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这正是本课知识发生迁移的方法所在)。这吋教师把话锋一转:是否能直接用小数来算?如何算?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下面我们就来研究黑板上刚才大家算的题目……这样就自然地引入到新的学习上来,这种设计整合了教材,改变了教材中“小步子”按部就班的教材编排特点,学生学习有了很大的空间。三捕捉生活素材,感悟数学规律如教学“循环小数”吋,为了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内涵,让多媒体显示出一台日历,随着音乐的响起,台历翻动起来,台历一页页地翻动,周围的星期几同吋对应闪烁,也就出现了日历不断地翻页变化,一个星期的七天,即星期日……星期六,不断地重复出现的循环现象,学生体验着循环的含义。教师提问:一个星期七天的出现有什么规律?生1:“星期日过去是星期一,星期一过去是星期二……星期六过去又是星期日。”生2:“星期日、星期一,一直到星期六总是重复不断的出现。”师「'今天星期几?”齐:“星期三。”师「明天能说是星期五吗?”齐:“不能。”师:“那么这一周七天是怎样不断重复出现的?”生:“星期日到星期六这七天是按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六这个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生:“星期日到星期六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师「'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循环现象。自然界中、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循环现象还有很多,你能说给大家听听?”生4“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生2:“昼夜更替。”生3:“钟表上的时针每隔12小吋吋针就走一圈。”生4:“华尔兹舞曲中的‘哆嚓嚓’、&Isquo;哆嚓嚓’”……学生从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很快地理解了循环小数的几个重要词:“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四再现生活经历,提升生活数学 数学“生活化”的“生活”是儿童的“生活”。“既然是儿童的生活,那就是以儿童的眼光和儿童的经验、方式实现的生活;既然是儿童的生活,就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儿童生活,更不能轻视儿童生活的意义;既然教育主要是儿童的生活,那就要求从儿童的生活出发,或者以儿童所能理解的生活作为教育的起点。”因此,教学“不能仅考虑学生现有的(尤其是日常的、无反思的)生活,而要更多考虑如何以人类已有的最有价值的认识和发展成果引导、提升学生的现有的生活”。五创设生活情境,构建数学模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我设计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个事例:一天王厉的爸爸、妈妈同时买了一些苹果冋家,爸爸买了12个,妈妈买了20个,王厉为爸、妈和自己各削了一个吃,这吋还剩下几个苹果?出示题目后,我还画了相关的图。这吋我说「'这类题我们并不陌生,也很简单,但这里面却蕴含着一条很重要的运算性质。请先列出算式,能列几个就列几个,并说出列式的理由。写出来再比较一下算式,看有什么数学规律。”学生列出了五个算式:12+20—3、12—3+20、20-3+12.12+(20-3)和20+(12-3),列式的算理、数学规律学生说得很好,这吋我问,你发现的规律正确吗?怎样验证你的想法?学生提出,每人写几个算式看符不符合,结果不言而喻。教学并没有到此就停止,这吋我又问:你能用字母表示这类算式的运算规律吗?学生很快给出了答案:a+b—c=a—c+b=b—c+a=a+(b-c)=b+(a-c)o经过了这次教学,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了。后来有个别学生遇到此类题目不会时,我一提分苹果的事,他(她)就心领神会了。学生借助分苹果这个生活事实,从中建起与之相对应的数学模型,在以后的应用中,就能很快的从脑中提取这个模型,解决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