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和预混胰岛素疗效比较

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和预混胰岛素疗效比较

ID:31776659

大小:54.1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8

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和预混胰岛素疗效比较_第1页
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和预混胰岛素疗效比较_第2页
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和预混胰岛素疗效比较_第3页
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和预混胰岛素疗效比较_第4页
资源描述:

《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和预混胰岛素疗效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和预混胰岛素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探究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2月一2012年11月来该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体重。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肌进行治疗,患者皮下注射1次/d,并在餐前口服二甲双肌;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0周,治疗中釆用动态血监测仪监测患者血糖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

2、白以及低血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分别为(13.0±1.2)mmol/L,(16.8±2.1)mmol/L,(61.7±5.6)kg;对照组分别为(13.2±1.2)mmol/L,(17.1±2.1)mmol/L,(61.9±5.6)kg;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分别(7.4±1.1)mmol/L,(10.1±1.6)mmol/L(63.3±6,2)kg,15.0%;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9.3±1.4)mmol/L,(12.1±

3、2.1)mmol/L,(65.9±7.4)kg,31.7%O结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血糖药控制血糖的效果要比预混胰岛素的效果要好,接受基础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肌进行治疗后患者体重增加幅度小,治疗安全性高,治疗中患者1次以上低血糖发生率低,因此适合临床推广。[关键词]基础胰岛素;预混胰岛素;降糖药物;血糖;二甲双肌[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8(b)-0109-02糖尿病俗称"富贵病",在欧美发达国家发病率较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

4、前已有糖尿病患者三千多万[1]。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临床分为1型和2型,2型糖尿病属于一种进行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细胞功能逐渐衰退,胰岛素抵抗逐渐加重,导致患者血糖水平超出正常值。该病患者由于血糖长期高于正常值,对身体各脏器均有较大损害,特别是肾、眼、心血管、神经系统等[2]。以往单纯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但并不能较好的控制血糖,为探究一种更安全有效控制血糖的方法,该院2011年2月一2012年11月开展了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的疗效及

5、安全性的研究,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来该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患者都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均>7.0mmol/L排除1型糖尿病、感染、肝肾功能异常、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酮症酸中毒及其他全身疾病患者,120例患者中男75例,女45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37例(61.67%),女23例(38.33%),年龄28〜64岁,平均(44.1±3.2)岁;对照组男38例(63.33%),女22例(36.67%),年龄27〜66岁,平均(44.4±3.3

6、)岁;组间一般资料如发病时间、患者年龄、性别、病程长短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相关护理和检查,并制定相关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孤进行治疗,每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腹岛素1次,注射剂量为0.2U/(kg・d)(该剂量为参考剂量,具体注射剂量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并在每天3餐前口服二甲双肌500mg,对照组给予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注射剂量为0.2〜0.4U/(kg-d),按每天早晚餐前各注射1次。在治疗期间每天对患者各指标进行6次监测。1.3监测指标所以患者均治疗1

7、0周,观察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变化,以及治疗后低血糖发生率。如果各项指标更接近于正常值,且一次以上低血糖发生率越低说明治疗效果越好。1.4统计方法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的相关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检验。2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病情状况以及治疗结果。表1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中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比较t=8.2661,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