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研究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岗匹配评价模型探究

基于层次研究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岗匹配评价模型探究

ID:31777475

大小:55.6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8

基于层次研究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岗匹配评价模型探究_第1页
基于层次研究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岗匹配评价模型探究_第2页
基于层次研究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岗匹配评价模型探究_第3页
基于层次研究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岗匹配评价模型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基于层次研究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岗匹配评价模型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层次研究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岗匹配评价模型探究【摘要】人岗匹配问题是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人岗匹配的程度为用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文章明确了人岗匹配的含义,主要分析了个体因素对人岗匹配的影响,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实例对管理人员从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知识、能力四个方面,建立了人岗匹配度测算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有效地评价人岗匹配的程度。【关键词】人岗匹配;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员工与岗位是否合理匹配的

2、问题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本问题。目前人与岗位匹配的研究大多数偏于静态的理论和模型,动态、发展和实用的匹配研究较少。针对此问题,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人与岗位匹配度测算问题研究,提出了人岗匹配度测算模型,增加了人岗匹配研究的实用性。一、理清内涵是实现人岗匹配的前提人岗匹配是以人员测评和工作分析为基础,反映组织成员个人能力与工作需要或组织对个人的要求与个人对组织的贡献间的一致性程度,强调个人与特定工作岗位的匹配。这种匹配要求把个人特征和岗位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取得理想的人力资源产出效果。

3、本文着重研究员工素质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匹配,只有当岗位要求与员工素质呈现出正相关,人岗之间才有可能匹配。员工素质和岗位要求之间的匹配水平,直接反映了企业在招聘、选拔及提拔过程中的工作质量,也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提供了依据。二、合理构建人岗匹配评价模型是关键笔者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和可行性的原则,结合某公司拟从前来应聘的人员中挑选一人担任管理人员的实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担任管理人员的适用指标体系,再利用模糊数学建立了管理人员的综合评估模型,进行匹配度测算

4、来选定该管理人员的最终人选。(一)人岗匹配度测算指标体系的构建岗位要求决定对该岗位员工的素质的要求,本文针对管理工作岗位为例介绍该类岗位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一是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并对企业有较强的归属感;二是有适应本岗位要求的良好的身体素质;三是运用专门知识、技能和经验,强调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熟悉与管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四是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如:用才智和想象力去创造新思维或新技术的创新能力、具有管理科学知识和业务管理知识的管理能力、管理者对组织业务活动的理解和熟悉的能力等。(三)模糊综合评价1•模糊综

5、合评价法的原理模糊综合评价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确定的因素定量化,从多个因素对评价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2.确定模糊综合评判因素集4•建立评价矩阵评价矩阵R为模糊映射所形成的模糊矩阵,它表示专家对某一候选人各指标所属等级的综合考察结果若有01项指标n个等级,则R为mXn的矩阵。5.进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上面设计的管理人员的测评指标体系是一个二级三层结构的指标体系。这些评估指标大多带有模糊性,因此根据FUZZY理论,把准决策层对准则层的评判看成第一级评判,把准则层对目标层的评判看成第二级评判,

6、从而构成一个二级三层模糊综合评估模型。根据FUZZY理论,运用模糊矩阵的合成运算,得U的综合评判向量B=AR=(b,b,…,b)o三、进行人岗匹配的总结分析是目的本文对人岗匹配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解决企业内部人岗匹配测评,构建了人岗匹配测评模型,对解决人岗匹配测评的管理决策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该模型综合运用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价法的优点,能定量地为人岗匹配做出判断。该模型不但能全面、有效的反映出人岗匹配的实际情况,而且还能较好的评估出人岗匹配度

7、的最佳水平,为企业采用合适的人员做合适的事情提供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因此在人岗匹配评价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笔者由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在理论、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还有时间方面的原因,此论文还有很多的欠缺,比如应该制定专家对管理岗位标准的评分基准表,为此能更清楚的表明各个指标在多少分时所对应的评价集,所以需要作进一步完善。参考文献[1]孙艳艳,彭倩•人岗匹配问题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8,4.[2]牟晋君.系统论下的人岗匹配浅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9,3.[3]袁有明.人力资源管

8、理中的人岗匹配问题[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9):140-142.[4]张环踣.岗位管理中的人岗匹配研究[丁].河海大学,2006.[5]沈文海.人岗匹配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管理学院,2002.[6]HuangKK.UsinganAnnealedNeuralNetworkinOrganizationPersonalManagement[D]・SchoolofBusiness,Unive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