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从课堂做起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从课堂做起

ID:31780407

大小:54.2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8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从课堂做起_第1页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从课堂做起_第2页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从课堂做起_第3页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从课堂做起_第4页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从课堂做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从课堂做起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时代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注意培养观察力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可能进行创造。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那么,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在观察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如

2、,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再次,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最后,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在苏教国标版第五册中有这样一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图形中包含几个小木块。大部分学生说是4块,但也有学生说是3块。这时,教师先不作评价,而是让学生拿出学具摆出图形,自己去发现、去思索。说3块的学生通过操作,认识到自己想象中的思维缺陷,即”躲”起来的一块是想象中的空白。此时教师再

3、出示原图形的视觉转移图,在学生的思维中,让“躲”起来的一块清晰体现在立体图上。二、注意培养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著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

4、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如类比法、归纳法等。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通过归纳提出来的,而仿生学的诞生则是类比联想的典型实例。三、注意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

5、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练习。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四、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

6、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有这样的一道题:把3/7、6/13、4/9、12/25用“大于号”排列起来。对于这道题,学生通常都是采用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但由于公分母太大,解答起来非常麻烦。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曾经安排学生回头观察后桌同学抄

7、的题目,这样分子和分母变小了,公分母也就变小了。然后再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倒过来的数字诱发了学生瞬间的灵感,使很多学生寻找到把这些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后再比较大小的简捷方法。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需要我们从课堂做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