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公望的艺术语言探究

对黄公望的艺术语言探究

ID:31788922

大小:55.6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8

对黄公望的艺术语言探究_第1页
对黄公望的艺术语言探究_第2页
对黄公望的艺术语言探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黄公望的艺术语言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黄公望的艺术语言探究——以《富春山居图》为例于丽娟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山东威海264200摘要: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云:“公望居富春,领略江山钓滩之概。性颇豪放,袖携纸笔,辄即摹记。后居常熟探阅虞山朝暮之变幻四时阴霁之气运,得于心而形于笔,故所画千丘万壑愈出愈奇;重峦叠嶂,越深越妙,其设色浅绛者为多,青绿水墨者多,虽师董源实出于蓝。”元代的汉族知识分子,无论是与统治者合作而做官,还是退隐江湖而出世,内心的屈辱总是一致的。于是,他们对于汉族的文化传统格外尊重,格外亲近。与其说是消遣,倒不如说是面对异族统治,面

2、对精神压迫时的曲折和对抗。用手中之画笔抒解心中的愤慨与不满。《富春山居图》便是黄公望晚年隐居时之佳作。黄公望,木姓陆,名坚,江苏常熟人。因过继浙江永嘉黄氏,故改姓黄,字子久,号大痴,一峰道人等。他中青年时曾在浙江西廉访司当书吏,后乂到大都御史台下属的察院为吏,因其上司张闾经理因粮贪污案受到牵连,被诬入狱。出狱时他己年近五十。精神受到很大打击。据记载,他“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筱中坐,意态忽忽,人莫测其所为;乂居沸中通海处,看激流轰浪,风雨骤至,虽水怪悲诧,亦不顾。”为了精神上的解脱,他加入了全真教,寄情于山水。其时

3、“隐居小山,每月夜,携瓶酒,坐湖桥,独饮清吟,酒罢,投瓶水中,桥下殆满,一时三教九流,皆从学道。”黄公望对富春江的景色特别钟爱。黄公望后半辈大部分时间是在苏州,杭州,松江,虞山,太湖一带以卖卜为生。工书法、诗词、善散曲、通音韵,五十岁左右开始山水画创作,曾受赵孟頫影响,上师董源、巨然,间及荆浩、关仝、李成诸名家,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黄公望的山水画有水墨和浅绛两种,而《富春山居图》是其现存于世的水墨作品中最著名的。《富春山居图》为纸本水墨,高33厘米,长636.9厘米。其创作妙于元至正七年(1347),历三四年经

4、营,始告完成。这吋黄公望已年过八旬。他在自跋中写道:“至正七年,从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授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不觉亶亶有布置如许,逐旋填扎,阅三四载未得完备。”《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晚年精彩之作,堪称其平生山水之压卷。《富春山居图》卷,写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峰峦坡石,多有起伏变化,云树苍苍,疏密有致。其间有村落,有平坡,有亭台,有渔舟,有小桥,并写出平沙及溪山深远的飞泉,描写丰富,正是“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了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画中一切景物都以疏简为法,主要以干笔淡墨勾勒出景物的大致轮廓,然后逐

5、一填充,墨色先淡后浓,循序晕染。黃公望在其所写的《写山水诀》中提到:“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分别畦径远近,故在生纸上有许多滋润处,李成惜墨如金是也。”在画中笔法上有董源、巨然的披麻皴,也有长短干笔皴擦,丛树平树多用横点,峰坡之间还能看到“米氏云山”的手法。《富春山居图》运用了传统的“三远”并用法构图,既有全景式的宏敞廓大,又有南宋小景的虚灵清奇,一步一美景,一眼一奇观。从画中可以看出,这种归隐极大满足了黄公望对精神上的追求,在《富春山居图》中体验了一种忘怀得失的,平淡的,远离俗尘的

6、精神状态,从而达到了对精神上的满足。《富春山居图》中所展示的完全是不问世事的心境,这一点从其断断续续的用笔中就可以看得出,这张画虽然作画吋间较长,不在同一叩寸间完成,笔法处于变动状态,但是当你随着他的笔墨游历这一江山水吋,你便能强烈的感受到当时作者内心的淡泊始终贯穿在整个画面。可以看得出作者的心念已于云山合,而不是像王蒙和王冕那样有所期待,在笔墨中发泄积怨与不安,倒像是在记录其归于平和后的心态。宗白华先生说过:“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在作画时,黄公望还极其重视画面意趣的表达,这一点也许收黄公望受了赵

7、孟頫的影响。黄公望认为写山水的要诀在于合古人的意趣,他在《写山水诀》中云:“古人作画,胸次宽阔,布景自然,合古人意趣,画法尽矣。”黄公望在其晚年对传统山水画构图进行了突破性的改造,很大程度上也受惠于其当吋加入全真教,经营出一种“内境”山水。他用吋连吋续,不断修改的“衰笔”消除了真境山水中往往不能自抑的封闭情绪。它让观者在意会神往中体味到心性的舒展,这种舒展随着视线的移动愈来愈缓,进而很自然的随之融入到虚拟的静谧之中。黄公望认为,元末人士“自我内心世界的追求与表达”不仅成为“作品的基调”,同吋也是同志往来吋“相濡以沫

8、的媒介”。身处其中的黄公望自然也是如此,在时局动荡与社会不安的环境,他一方面通过不断变换居住地来因应局变,一方面又以这种居无定所的生态生活践行全真教的修持,而《富春山居图》也恰好能够反映他当吋的心路历程。我认为黄公望之所以在晚年有所成就,试吏、入道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转点。试吏非但未使其达成跻身仕途的初心,反而以深陷狱祸而惨淡收场;入道则帮助他从最初的政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