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ID:31795835

大小:58.6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8

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_第1页
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_第2页
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_第3页
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_第4页
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应用数学与数学应用的发展,使数学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科学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的应用意识既是数学教育的课程目标,也是社会公民必备的数学素养。作为中学数学教学,应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活用教材实例,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源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实践,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方面,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这充分

2、说明数学的应用广泛。数学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教学时应根据内容特点,让学生接触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日常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从而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你身边。如在第九章“轴对称"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自制的蝴蝶标本,发现其对称美,领会蝴蝶是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实际,对照比较、思索想像,学生举出了建筑物、道路、服饰、植物的叶片、苍蝇甚至人脸等好多轴对称“图形”的实例。教学中,学生态度积极,情感投入,兴趣浓厚。然后又让学生利用剪纸艺术,自制轴对称图形,丰富和积累数学应用感

3、性认识。二、活用教材实例,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探讨数学应用的教育途径各异,但主渠道还是课堂教学,素材主要取自课本。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积极挖掘课本中知识应用的素材,加强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1.以实例为引言,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最明显的特征是每一章的开始,都用一个配有插图的短文作引言,引言提出的一般都是实际问题。如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开始时提出的问题是:一队师生共328人,乘车外出旅游,已有校车可乘64人,如果租用空车,每辆车可乘44人,那么还要租多少辆空车?这个问题是学生在生活中会碰到的实际

4、问题,让学生用不同方法尝试解答,初步体会成功的喜悦,满怀信心地开始新的一章的学习。2.以实例为铺垫,促进知识的理解“函数”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抽象的数学概念,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它?有效的措施是以实例为铺垫,注重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给学生感知理解和消化的过程。我在教学函数时就借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为铺垫,让学生在形象的感知中领悟两个变量的储存关系。例1:借助气象台的某天气温记录表,引导学生观察一天的气温是如何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通过以上实例,学生在实例中领悟了两个变量的储存关系,以此为基础再介绍“函数”概念

5、,学生就不感觉抽象枯燥了。教学实践证明,以实例为铺垫衬托背景材料,既缩小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距离,又使知识现实化、宣传化、无疑大大加强学生学习中的理解,丰富和积累了数学应用意识。3•以实例为补充,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数学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其不可忽视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新教材在每个章节内部适当穿插了''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和“阅读材料”等栏目,其实它是拓宽知识面增强应用意识的补充教材。如阅读材料“丢番图的墓志铭”、“鸡兔同笼”、“多姿多彩的图案”、“均贫富”等内

6、容,不仅使学生了解到许多课外知识,而且使学生增长不少应用数学方面的知识。4•以课题学习为基础,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新教材在每一册的最后都安排了课题学习,目的是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在学习'‘图标的收集与探讨”时,我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广泛收集各种商品、公司、学校等对象的图标,观察分析图标的特征、含义

7、与所包含的图形,看看图标中哪些图形较多。用统计语言表达收集到的数据,并据此表明自己的观点,最后由学生自行创设能展示所在学校的形象的图标。三、尝试建模,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是关于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在搜集、整理、描述、探索和创造中建立模式,研究模式,从而解决问题,做出判断……”“数学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外活动的系统培养,但不可忽视日常的实例教学对形成建模能力所起到

8、的奠基作用。如生活中常见的“梯子”问题: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1)猜一猜,底端也将滑动1米吗?(2)列出底端滑动距离所满足的方程。(3)你能尝试得出这个方程的近似解吗?底端滑动的距离比1大,还是比1小?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和近似解。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体会了数学应用的巧妙性和广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