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心理健康素质

如何提高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心理健康素质

ID:31796059

大小:55.7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8

如何提高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心理健康素质_第1页
如何提高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心理健康素质_第2页
如何提高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心理健康素质_第3页
如何提高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心理健康素质_第4页
如何提高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心理健康素质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心理健康素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提高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心理健康素质摘要:儿童期的心理素质养成主要来自家庭、学校,而生活在儿童福利机构的孤残儿童,他们与外界的交往很少,活动范围小,无情感依恋的直接亲人,因此机构养育的儿童心理容易出现失衡。所以,探索如何能够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素质,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关键词:儿童福利机构;心理健康;孤残儿童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274-02孤残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都是寻找不到亲生父母的弃儿,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儿童患有不同程度

2、和不同类型的残疾,让孤残儿童享有同正常儿童一样生存和发展的权益,是福利机构的重要职责。儿童时期是人类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所受到的教育对儿童的心理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由于福利机构的儿童失去亲情母爱,生活在半封闭的环境中,使儿童心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家庭的缺失及家庭价值的瓦解、自身价值的认同等使这些孩子容易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内心缺少安全感、自控能力差,容易出现行为问题。机构中的儿童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它表现为性格内向、自卑孤僻倾向、扭曲心理严重与自

3、律道德差等。一、福利机构特殊的教养环境对孤残儿童心理素质的影响1•机构养育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机构照顾是一种封闭的团体式的照顾。虽然满足了儿童24小时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要,但这种养育环境,客观上为儿童营造了一种比较淡化的亲子感情关系和氛围,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三班倒。对于机构中的儿童而言,就像有二到三组不同的父母。儿童的照顾者经常更换,无法为儿童提供持续性的照顾,造成角色缺位或角色冲突。因此机构中长大的儿童缺少家庭生活体验,缺少与他人正常的依恋关系,缺少感情交流,对儿童的身体、智力以及人格的社会化等方面受到很大制约,有相关研究表

4、明,早期失去母亲的儿童,且没有代替母亲的人,其身体发育、情绪发展,以及智力发展等方面会出现长期缺陷,这些孩子成人后常常因神经质而变的粗暴、冷酷、冲动等。2•教养者自身素质对孤残儿童的影响:机构中的保育员、特殊教育老师等工作人员众多,受教育程度不同,自身的素质不同,在教学过程中相当于家庭教养中父母"教”与“育”,但他们又集众多角色,既要担负着细致入微的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和情感照顾,又要担负着家长、朋友、教师等多重角色,而不同的教养人员教养方式与教育观念常会有分歧,易出现不一样的教养行为,从而使孩子产生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使其心理素质不能健

5、康发展。3.儿童特点:福利院中的儿童和青少年基本上是入院有期,出院无期。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使得福利院的儿童在个体认同、同辈团体方面发生困扰,从而不利于儿童和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与培养。儿童福利院缺少实现社会化所必须的场合和舞台,儿童自身受生理、行为偏差和情绪问题、人格特质所限,影响了儿童可能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减少了他们参与社会化的过程与质量,在很多情况下表现也怪僻、孤独、自私和神经质,而培养不出社会规范的行为,扮演不成社会所期待的角色。二、提高儿童福利机构儿童的心理素质的方法1•创造良好的机构教养环境:营造家文化。让孤残儿童

6、享受到和正常儿童一样的呵护和关爱,让从事儿童福利事业工作者必须做到:尊重儿童,了解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把被动的、单纯的工作责任,变为主动的、亲情的家长责任,从亲情的培养到孩子依恋情结的建立让每个孩子都在工作人员的视线内生活,在保育员的怀抱中长大。创设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用生动有趣的儿童卡通绘画装饰墙壁,在不同楼层、不同室区设计不同的主题,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活动区设置假山盆景、鱼缸、秋千椅,在楼道悬挂以孩子活动为中心的图片和孩子们的作品,增强孩子的主体意识和对“家”的认同感,体会到自己是儿童福利院的小主人,帮助他们树

7、立自信心、自豪感。2•教养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言传身教”,教养者良好的文化素养、优秀的道德品质,潜移默化、时时刻刻浸透着孩子们的心灵,教养者要用良好的行为去带动、教化和影响孩子们,要培养他们稳定的心境、开朗的性格。要因人施教,教养者既讲民主,又不放纵,多放手、少捆缚,多鼓励、少责罚,当孩子的意愿与教养者不一致时,不要乱用权威,应以说服为主,爱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也是造就儿童健全人格的关键因素,对孩子尊重但不放纵,关爱但不溺爱。要注重孩子们的全面发展,结合孩子们兴趣、挖掘潜力,创造环境,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儿童自我实践

8、,使孩子们从教养人员长期美好愿望中吸取力量,不断进取,从而促进和维护儿童心理健康。3•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发挥机构社工专业心理辅导、纠正行为偏差,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培训专业人员开展新生婴儿早期抚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