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痹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宣痹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ID:31799694

大小:54.4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8

宣痹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_第1页
宣痹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_第2页
宣痹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宣痹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宣痹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宣痹汤;湿热痹阻;中医疗法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10.024中图分类号:R259.8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0-0067-02痛风性关节炎为痛风常见表现,如不积极治疗极易致残、致畸,影响关节功能。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是迅速终止关节炎发作,西医常采用秋水仙碱、非笛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控制急性发作,但不良反应较明显。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中医药治疗其疗效确切、

2、不良反应小[1]。笔者采用宣痹汤加减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3例,并与单纯以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者进行对比,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项观察纳入2010年3月-2012年3月本院风湿门诊患者106例,均符合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湿热痹阻证辨证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3例,男性48例,女性5例;年龄22〜58岁,平均(36.4±2.7)岁;病程4〜52个月,平均(2.1±0.9)年,本次急性发作病程0.5-6do治疗组53例,男性46例,女性7例;年

3、龄18〜63岁,平均(37.3±3.1)岁;病程3〜62个月,平均(2.3±0.8)年,本次急性发作病程1〜7do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标准①符合《内科疾病诊断标准》[2]中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临床诊断标准。②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痛风辨证分型中湿热痹阻证辨证标准。主症:关节肿痛而热,发热,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次症:口渴,汗出,小便黄,大便干;舌脉: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或弦数。③年龄18〜65岁,且无其他严重并发症者。

4、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者。1.3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③有药物过敏史,或对观察用药过敏者。④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⑤年龄80岁者。⑥伴有精神病、老年性痴呆等不能配合治疗观察者。1.4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X0264、X0328),75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宣痹汤加减。药物组成:连翘10g,梔子10g,慧改仁30g,蚕沙10g,滑石10g,粉防己10g

5、,清半夏10go发热者加蒲公英、石膏;肿胀明显者加苍术、革❷;疼痛剧烈者加威灵仙、徐长卿。制成颗粒剂(本院药剂科提供),温水冲服,每日1剂,早晚2次服药。2组均治疗1周后统计疗效。1.5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空腹抽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及肌肝(Cr),作为定量分析指标。1.6疗效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相关标准拟定。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主要

6、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及主要理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改善。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一x土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