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红色彩绘带柄陶罐新石器时代昙石山文化

棕红色彩绘带柄陶罐新石器时代昙石山文化

ID:31828248

大小:1.24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1-20

棕红色彩绘带柄陶罐新石器时代昙石山文化_第1页
棕红色彩绘带柄陶罐新石器时代昙石山文化_第2页
棕红色彩绘带柄陶罐新石器时代昙石山文化_第3页
棕红色彩绘带柄陶罐新石器时代昙石山文化_第4页
棕红色彩绘带柄陶罐新石器时代昙石山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棕红色彩绘带柄陶罐新石器时代昙石山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棕红色彩绘带柄陶罐新石器时代昙石山文化矮颈,折腰,腹部附一向上翘的短把手,矮圈足。器表饰绳纹,间绘红色圆点纹,口沿内壁一圈绘红色竖条纹。胎棕色,质地较坚硬。22印锥刺纹硬陶带把杯商代晚期黄土仑文化单耳杯。细砂浅灰褐色硬陶,制法为手轮并用。筒形,敛口微鼓腹,外腹近底处有微上翘的小棱脊一道,须弥状圜凹底座,座沿出棱。器身阴刻双线勾连回形纹、线间填锥点纹。夔龙状耳连接口沿与腹部。夔龙倚角缺头,器口与上腹有二处经石膏修补的损痕。22云纹青铜大铙西周西周云纹青铜大铙,是1978年12月26日,建瓯县小桥公社阳泽大队社员在阳泽村东北黄科山开垦茶园时所发现的。铙重

2、100.35公斤,通高76.8厘米,造型浑厚、铸造精细、纹饰精美、通体锈色翠绿,整件器物稳重古朴。商周时期这样大型甬钟的出土,不但在我省是首次的,在国内也是比较罕见的,已被定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铙体两面花纹相同,无铭文,每面各有圆枚十八个。左右各列三行圆枚,每行三个。枚作半球状凸起,直径3.5、高约2厘米,上饰涡纹,枚上为景,景作乳头状,高约0.8厘米。铙通体纹饰以商周时期流行的云雷纹为主,甬(即柄)上部两面各饰兽目一对,与云雷纹组成兽面纹。旋(甬上凸起的一圈为旋)上以细云雷纹为地,饰凸起的勾连云纹。鼓部(铙体的上部,敲击处为鼓)中央稍高起,装饰有云

3、雷纹及其兽面纹。22“万岁”箭镞瓦当汉“万岁”瓦当属于汉代文字瓦当,汉代文字瓦当在中国古代瓦当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瓦当艺术走向全盛的标志。这是在武夷山汉城遗址出土的瓦当,它是一种古建筑构件。瓦当俗称瓦头,安装在屋檐滴水处的檐头上,起保护和装饰的作用。中国的“秦砖汉瓦”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着极高的声誉,秦汉时代的砖瓦是当时中国土木构建筑的主要材料。秦汉瓦当大多为圆形,少数为半圆形。这一片圆形瓦当,上面有“万岁”两字和卷云箭镞纹样,与中原地区多出的文字瓦当类似,展示了闽越人的高超技艺。欣赏这种建筑物上特殊的装饰物,更能体会到古代匠师们独特的艺术风

4、格和中国文字之美。22青釉羊身壶南朝羊形,跪姿,翘首正视。背上开一管状圆口,两侧各饰角状饰。羊身中空,羊四足为烛台底足。青釉略泛灰。身饰三粗细弦纹。22八弧八簇花铜镜唐代半球钮,圈座,座外以细连珠纹分里外两层,各饰八簇折枝花,边沿微凸,沿外呈八弧状。镜面呈青黑色,光亮照影。八弧双鸾衔绶铜镜唐代唐代八弧双鸾衔绶铜镜,铜镜为葵形,直径约17.7厘米,镜背左右对饰双鸾衔绶对舞,上下饰飞奔的神兽,间饰三簇花,中间有一半球形小钮,镜背边缘微凸一周,沿外斜,镜面光亮可照影。唐代铜镜纹饰之所以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与其成功的构图也是分不开的。归纳一下,唐代铜镜纹饰的结

5、构布局主要有环绕式布局、对称式布局、放射状布局和重列式布局等。其中放射式布局形式一般以镜钮为中心,呈放射状以相同的形状层层布局。22波斯孔雀绿釉陶瓶后唐长兴元年(公元930年)敛口,溜肩,长腹渐收,平底沿外突,状如橄榄。颈肩间附有四个小环耳。肩腹部饰四道粗绳状堆纹。橙红陶胎,质较松。通体施孔雀绿釉,釉质晶莹。22闽国刘华墓陶俑后唐长兴元年(公元930年)五代闽国刘华墓高髻拱手女俑梳扇形高髻,两侧微露鬓发。发后半周有密集小孔十数个,似插饰物之用。面额丰满,头稍下俯,微笑。穿对衿广袖外衣,长仅过膝,两下侧开衩,长巾绕背,垂至身前两侧。袒胸,露抹胸。两手拱

6、于胸前广袖内。外衣下露出披地内衣,着如意头鞋。泥质灰陶,陶质较坚硬。22闽国铜鎏金王延翰狮子炉五代盖作盔状,蹲狮钮,炉直口,平唇外折,边沿呈五葵瓣状,直腹平底,下承五兽面足,腹足交接处铁钉,通体鎏金.唇面环刻楷书“弟子盐铁出使巡官,主福建院事,检校尚书礼部郎中,赐紫金鱼袋,王延翰奉为大王及国夫人,铸造狮子香炉壹口,捨入保福院,永充供养。天祐四年九月四日题”铭文一周。22定窑白釉划莲花纹钵宋侈口、包红铜边、沿微外卷、弧腹下微收、状若扁鼓、碗内心刻划团花、内外壁刻划缠枝莲。外壁下端刻划六道直线纹,通体施牙黄釉,釉柔和洁净,浅圈足、足底露胎、胎灰白、质坚、

7、声清脆悠扬,造型端庄古朴,纹饰清晰简练,疏密得体,线条圆浑有力。22建窑黑釉酱斑碗宋建窑珍品。内壁黑釉间有放射状酱褐色羽状斑纹,俗称“鹧鸪斑”,外壁黑釉有酱褐斑。建窑是宋代名窑之一,亦称“建安窑”、“乌泥窑”,窑址在福建建阳县水吉镇,以盛产黑釉瓷而闻名,产品以盏、碗、盘、碟为主。因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俗称“兔毫盏”。釉色丰富,变化无穷,其中尤以“油滴”、“曜变”最为名贵。有的器底,刻有“供御”、“进盏”等字样,为贡瓷。建窑黑瓷不仅列为贡品,还与茶叶一道远销朝鲜和日本,日本称之为“兔毫天目”,至今被视为珍宝收藏。22鎏金双凤纹葵瓣式银盒南宋六出

8、菱花形,子母口,器身扁平,制作规整。盖面上捶印双凤图案,周边錾刻如意花卉,腹部饰卷草纹,通体鎏金。出土时盒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