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理性之光—启蒙运动文学

点亮理性之光—启蒙运动文学

ID:31856412

大小:196.80 KB

页数:75页

时间:2019-01-22

点亮理性之光—启蒙运动文学_第1页
点亮理性之光—启蒙运动文学_第2页
点亮理性之光—启蒙运动文学_第3页
点亮理性之光—启蒙运动文学_第4页
点亮理性之光—启蒙运动文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点亮理性之光—启蒙运动文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点亮理性之光──启蒙运动文学启蒙运动的兴起历史翻到了十八世纪。这时,一场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震憾了整个欧洲。这场旨在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来被人们称为启蒙运动。以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对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倾注了非凡的热情,他们以理性作为自己的旗帜,把斗争的锋芒直接对准了封建社会和它的全部上层建筑,长期以来一直统治着人们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迷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厉的批判。这是一个启蒙的时代,一个光明驱散黑暗的时代。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一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启蒙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并且波及到了欧洲

2、各国,为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在西方历史上,十七、十八世纪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当时,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随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专制制度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日趋高涨。在这一阶段,西方先后爆发了四次资产阶级革命:1565——1609年,尼德兰革命;1688,英国“光荣革命”;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大革命。法国进入十八世纪以后,仍然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农业国家,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同时,资本主义工商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当时的欧洲仅次于英国。十八世纪,法国工场手工业发展迅速,其

3、中最著名的有采矿业、冶金业、奢侈品工业和纺织业。在一些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如里昂、奥尔良、阿尔萨斯和洛林等地,出现了很多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到十八世纪中叶,一些工业部门,如采矿、冶金等行业,已经开始使用机器。与此同时,对外贸易也迅速开展起来,从1720年到1789年,出口商品总额从一亿七千万法郎增长到四亿六千万法郎,卢昂、爱克斯、亚眠、波尔多等城市成了当时对外贸易的中心。当时,出口货物主要有酒类和各种奢侈品,进口货物主要有棉花、香料、皮革、咖啡等。法国还参与贩卖奴隶的活动,奴隶贩子先将枪枝、酒、日用工业品等运往非洲出售,然后低价“买”进黑人,运到西印度群岛,卖给当地种植园主,同时在当地购买

4、大量咖啡、糖、蓝靛等产品,销往欧洲市场。奴隶贩子通过这种“三角贸易”,获取了巨额的利润。封建生产关系使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遇到了严重阻碍。封建行会的存在,使大批手工业作坊无法完成向手工工场的过渡。行会制度对工匠和学徒的数目、生产规模以及技术都有严格的限制,对先进技术起了扼杀的作用。封建割据残余的存在,关税壁垒重重,妨碍自由贸易的开展。占全国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处于赤贫状态,购买力非常有限,资本主义工商业得不到足够的市场。农业的落后,无法满足发展工业所需的大量原料。封建贵族把工商业当作聚财的重要来源,一味巧取豪夺,使资本积累受到很大限制。随着资本主义和封建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新兴资产阶级对

5、封建制度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他们迫切要求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在十八世纪的法国,封建等级制度被保留下来。这一制度把全国所有的人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僧侣,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则包括资产阶级、农民、城市贫民、手工业者和手工工场的雇工。天主教是法国的国教,在当时拥有很多特权,成为封建专制制度的主要精神支柱。天主教鼓吹“君权神授”,认为封建制度是神的意志的体现,宣扬封建制度存在的合理性,树立封建王权的绝对权威。天主教宣扬封建迷信思想,愚弄和欺骗广大人民群众。天主教极力鼓吹“上帝创世”、“原罪”、“灵魂不死”等学说,认为人生下来就有罪,要求人们忍受现世的苦难,从而使灵魂得救,

6、以求来世的幸福,目的无非是使人们乐天知命,放弃反抗。为了保持绝对的思想垄断,天主教会不断制造宗教狂热,对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的“异端”,实行残酷的迫害。天主教设立了宗教裁判所,疯狂地实行宗教迫害。耶稣会是天主教中一个反动的特务机构,它以卑劣的手段,对广大人民实行严密的监视,控制着官方的舆论工具。天主教同时也是法国最大的封建主。教会占有全国十分之一的土地,年收入达三亿五千万法郎。教会通过收取地租,对雇农进行残酷的剥削。高级教士大都出身于贵族,他们主要集中在城市,过着和世俗贵族一样奢侈豪华的生活。一些高级教士还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与宫庭贵族相互勾结,共同维持封建秩序。普通教士大都出身贫寒,由于收

7、入菲薄,生活拮据,他们对高级教士非常不满,同情第三等级。第二等级的贵族又分为两部分:“佩剑贵族”和“穿袍贵族”。佩剑贵族指的是世袭的封建贵族,他们当中的大贵族,从路易十四时代开始,远离自己的领地,迁居凡尔赛,成为宫庭贵族。他们从国王那里领取年金,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他们当中的中小贵族,由于家道中落,收入已经相当微薄。“穿袍贵族”不是世袭贵族,他们出身于资产阶级,用钱买到贵族头衔。穿袍贵族主要担任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