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订2016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

关于制订2016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

ID:31872148

大小:15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23

关于制订2016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_第1页
关于制订2016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_第2页
关于制订2016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_第3页
关于制订2016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_第4页
关于制订2016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制订2016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制订2016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征求意见稿)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省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56号)和《江苏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名校建设进程的若干意见》(江大校[2015]266号)等文件精神,学校决定全面修订2016版本科培养计划。为确保新版培养计划实现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现提出如下原则意见:一、指导思想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遵循“学生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

2、理念,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核心使命,以推进素质提升为根本任务,以创新培养机制为改革主题,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课程体系、优化培养模式、拓展成才路径,全面构建更加面向社会、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二、基本原则1.适应性基础上的规范化原则主动适应新时期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参照国家专业目录和专业规范标准,按照学校统一制定的培养计划框架要求,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教学内容,高标准、规范化制定出新一版本科培养计划。2.科学性基础上的国际化原则积极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的新形势,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加强本科教学国际化建设力度。品牌专业培养计划要率先与国际接轨;

3、拟参加教育认证的专业,要认真研究和参考教育认证的基本标准,相关模块学分比例要符合专业认证及国际规范。3.协同性基础上的多样化原则主动对接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学校办学目标定位和第三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确定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互相支撑的办学优势,为每个本科专业构建更为多样化的培养平台,为每位本科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尽可能好的条件。三、总体要求1.坚持学生为本,实现基本学分学时大幅精简2016版本科培养计划学分分为基本课程学分与自主研学学分两部分。四年制专业基本课程学分统一设定为160学分(五年制医学类专业设定为200学分),相应学时较2012版培养计划压缩15%以上

4、,同时增设15个自主研学学分。教学计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空间,使学年学期的教学安排均衡适度。理论授课平均周学时要控制在16-24学时范围内,最高不超过26学时。2.坚持改革为先,实现课程体系内涵整体优化依据目标导向原则,全面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将社会与用人单位所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与课程、实践项目等具体培养环节有效对接,构建知识能力达成矩阵,在此基础上实现课程体系的全面优化。工程类专业要确保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不少于总学分的15%,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不少于总学分的15%,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工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类课程不少于总学分的30%;其

5、他类专业也要同步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要大力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参与式、翻转式等教学模式,践行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每个专业至少开设2门基于问题的课程(PBL)、基于案例的课程(CBL)或以研讨为主的课程,倡导以研究性的教引导研究性的学;每个专业至少开设2门全英文课程或双语课程,鼓励部分专业核心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加大国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包括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引进力度。研讨课程、双语课程和全英文课程应在2016版培养计划中予以体现,在教学任务落实时予以确认。3.坚持能力为重,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覆盖按照“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原则,将实验、实习实训、课

6、程设计、科研训练、学科及科技竞赛、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一体化设置,在专业教学中构建以学科基础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三层次有机结合,并与各类课外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理工医类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学分不少于课内总学分的25%,人文社会科学类实践教学不少于课内总学分的15%,教师教育类专业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各专业要以各类创新创业课程为基础,各级创新创业平台为支撑,各项创新创业竞赛和科创活动为载体,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渗透到各类课程教学中。每位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取3个创新创业学分,其中1个为创业课程理论学

7、分,2个为创新创业类实践学分。原则上学生应在本科学习前三年的每一年完成1个创新创业学分,各专业在确定与公布培养方案时,应明确3个创新创业学分的具体获取途径和相关考核要求。四、整体框架1.学期编排每学年设置两个学期,每学期20周,一般前16周安排课堂教学,第17周学生自主学习(复习)、安排考试,第18周以后主要安排实践教学板块的内容(基础与专业实习、课程设计等),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一些实践环节安排到假期中。2.学时与学分普通理论课程原则上16学时计1学分(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