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高考备考工作有效性的几点反思.doc

关于提高高考备考工作有效性的几点反思.doc

ID:31875609

大小:4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23

关于提高高考备考工作有效性的几点反思.doc_第1页
关于提高高考备考工作有效性的几点反思.doc_第2页
关于提高高考备考工作有效性的几点反思.doc_第3页
关于提高高考备考工作有效性的几点反思.doc_第4页
关于提高高考备考工作有效性的几点反思.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提高高考备考工作有效性的几点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提高高考备考工作有效性的几点反思又送走了一届高三,心情没有像想象的那样可以完全放松下来。反思这连续的高三教学工作,有一些心得体会。很想总结起来,和同行分享个人的点滴收获和思考。——高考之于学生,就如同奥运会之于运动员;当然高考之于教师,也就如同奥运会之于教练员。其实高考和奥运会还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点,那就是两者的竞技性质。既然是竞技,我们就要“勤思速行”,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和学生的应试能力,努力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努力工作保障学生在考试中正常发挥甚至是超常发挥水平!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科之内1

2、、教学内容上:立足基础,建构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追求一个特别清晰的知识结构A、教师在知识点之间“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梳理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须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紧紧抓住影响历史发展方向的重大主干基础知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地解决诸如历史分期、历史阶段特征;某时期、谋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大众的物质生活变迁和风俗习惯的改变等等。一方面引导学生掌握其内涵和外延,另一方面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动”上。最好能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教师示范、学生

3、模仿、教师再示范、学生再模仿等反复的工作将方法和知识落在实处。B、教师应把强化历史时间的记忆和应用作为建构知识体系的突破口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学生答题时,对历史事件的时间把握不准甚至是模糊到分不清彼此的情况。如在考试时年代错位、朝代颠倒、张冠李戴等等,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历史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学生没有抓住时间这个学习历史的钥匙!学习历史必须要有明确的时间观念,没有时间,历史知识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如果学生头脑中的历史知识是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的,那么在应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

4、暴露上述问题就是必然的了。如果不能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不能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在时间坐标上,给于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位,学生就不能辨别过去、现在和未来,解决历史问题就无从谈起!基于以上历史学习中常见性问题,考虑到时间是历史的重要线索性构成要素,正如马克·布洛赫所讲:“正是在时间的长河中,潜伏着各种事件,只有在时间的范围内,时间才变得清晰可见,”所以复习中按照时间顺序梳理知识,强化时间和阶段特征,显得甚为迫切和重要。基于年代顺序思维是历史思维的核心这一认识。教师在高三复习备考中,一定要首先从强化纵向的、以时间为线索的知

5、识体系为起点和突破口。2、教学过程:材料教学过程中注意问题设计A、历史学习的本原就是对历史史实的解读、概括、比较、归纳,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学科能力。所以在常规教学中,适当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甚至实物等材料,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最常用的是文字资料,其实不妨多尝试综合利用各种形式的资料来丰富课堂,避免让学生感到单一乏味。例如在上《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我就手里拿着一个大红薯给学生们看,问同学们我手里拿的是什么,这东西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么?它的原产地是哪里,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它

6、,它是怎么来到中国安家落户的?引出新航路开辟,再逐次递进来落实相关知识点。一节课下来后学生非常兴奋和投入,我自我感觉也很满意。我想这堂课学生兴趣的激发点就是那个大红薯,或许正是因为它不是真正的文物,仅仅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才让学生整整感受到了历史的“亲近”!当然,无论是哪种材料教学。更多的时候材料只是一种载体,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才是灵魂和关键。要让学生真正动起脑筋来思考问题,在实践中是有难度的。这就要求我们经常要在设计问题上多下一些功夫。B、个人认为创设悖论情境来设问,是比较实用有效的一种设

7、问方法。这种设问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尝试以史实为依据,对已形成定论的史实,设立悖逆新情境,启发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挖掘出教学的隐性问题,供学生猜测、推导、论证,使之得出富于创新而又符合史实的结论。例如在岳麓版教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中,为了对斯大林体制下的苏联经济情况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和理性的认识,我首先给出了这样一组资料:资料一:“提前一年完成的苏联1929--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中生产资料生产年均增长28.5%,消费品生产(第二部类)年均增长速度也达11.7%。比西方国家

8、高得多。例如,即使在“繁荣”的20年代,1925--1929年间,美国的消费品生产年均增长只有1.4%,德国为3.1%,英国反而缩减1.9%”。(《经济史》第3卷第285页)“1933--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的消费品生产又比1932年增长99%”《经济史》第4卷第25页)年均增长高达14.7%。如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工业消费品产量为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