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九十七年度第二学期.doc

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九十七年度第二学期.doc

ID:31893884

大小:4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27

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九十七年度第二学期.doc_第1页
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九十七年度第二学期.doc_第2页
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九十七年度第二学期.doc_第3页
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九十七年度第二学期.doc_第4页
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九十七年度第二学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九十七年度第二学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九十七年度第二學期課程名稱:中國大陸的宗教與社會任課老師:林端教授授課對象:社會學系所、中國大陸研究學程與其他有興趣同學時間:星期一第二至四節(9:10-12:10)地點:社會系館203室辦公室:社會學系311室;徐州路社科院副院長暨學務分處主任室談話時間:課堂後或另約時間聯絡電話:3366-1224(社會系);2393-3431(學務分處)Email:linduan@ntu.edu.tw一、授課大綱:社會學是一門社會科學(經驗科學),把人類社會文化的宗教看成是一個經驗現象:在經驗世界裡,人們崇拜、皈依、信仰,以體驗那神秘的終

2、極經驗。自社會學誕生以來,「宗教社會學」一直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根據我在台大社會學系所與政大宗教所教過近二十次的經驗,社會學家研究宗教現象,必須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兼顧,我們這幾年已在不同課程做了很多理論研究的介紹,進一步則希望開始兼顧實證研究,類似「中國大陸的宗教與社會」、「台灣的宗教與社會」、「當代個別宗教(如佛教、道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民間宗教、新興宗教等)與社會」的課程,將列為長期規劃下的課程,以協助同學們具體而微地參與宗教的實證研究。因為中國大陸是一個宗教發展受到一定限制的地區,我們這門「中國大陸的宗教與社會」的課程,無可避免地要多

3、方閱讀,無論是官方與大陸學者的觀點,以及民間與外國學者的觀點,我們皆須設法兼顧(必要時我們將播放照片、影片以協助教學)。在這種情形下,參與課程的同學,會有較大的自由度,積極以自己可能收集的資料,參與這門課內容的組織與建構。需要強調的是,儘管是實證研究的課題,仍然需要深刻的理解與思考,因為社會學是一門分析性、思辨性的學問,宗教社會學也不例外。本課程的參與同學務必閱讀相關文獻,參與討論,師生腦力激盪,一方面可以深入瞭解社會學如何看待宗教,二方面也可以培養研究宗教的理論建構與分析思辨的能力。一、課程進度:(1)二月十六日:課程簡介、分配報告與記錄工作。

4、(2)二月廿三日:Weber論中國的宗教與社會(3)三月二日:Durkheim論中國的宗教與社會.(4)三月九日:C.K.Yang、FrancisL.K.Hsu論中國的宗教與社會(5)三月十六日:Marx論中國的宗教與社會(6)三月廿三日:中共的宗教觀、宗教政策與法令(7)三月卅日:中國大陸的佛教與社會(8)四月六日:中國大陸的道教與社會(9)四月廿日:中國大陸的儒教、讀經運動與社會(10)四月廿七日:中國大陸的伊斯蘭教與社會(11)五月四日:中國大陸的天主教與社會(12)五月十一日:.中國大陸的基督教與社會.(13)五月十八日:中國大陸的少數民

5、族宗教與社會l(14)五月廿五日:中國大陸的新興宗教與社會(例如法輪功)(15)六月一日:民族主義與中國大陸的政教衝突.(16)六月八日:兩岸的宗教交流與中國大陸社會三、課程進行方式與成績:課程以討論為主,每位課程參與者務必(1)分組作一次上課報告與作一次記錄;(2)各分組隨課程閱讀文章、參與討論;(3)各分組針對自選議題,收集相關資料;(4)期末每人交一份書面報告。總成績前三項佔40%,書面報告佔60%。四、暫時的文獻:中文部分(含中譯)〈歷史類〉卜正民(T.Brook),《為權力祈禱--佛教與晚明中國仕紳社會的形成》(南京:江蘇人民,2005

6、)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1987)許里和(E.Zurcher),《佛教征服中國—佛教在中國中古早期的傳播與適應》(南京:江蘇人民,1998)馬西沙、韓秉方,《中國民間宗教史》(上海:上海人民,2002)牟宗鑒、張踐,《中國宗教通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0)歐大年(D.L.Overmyer),《中國民間宗教教派研究》(上海:上海古籍,1993)蒲慕州,《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台北:麥田,2004)謝和耐(J.Gernet),《中國社會史》(南京:江蘇人民,1995)饒宗頤,《中國宗教思想史新頁》(北京

7、:北京大學,2000)韋思諦(S.Averill),《中國大眾宗教》(南京:江蘇人民,2006)秦家懿、孔漢思(H.Küng),《中國宗教與基督教》(北京:三聯,2003)〈文獻回顧類〉于連(F.Jullien),《經由中國,從外部反思歐洲—遠西對話》(河南:大象,2005)索安(S.Anna),《西方道教研究編年史》(北京:中華書局,2002)顧定國(G..E.Guldin),《中國人類學逸史—從馬林諾斯基到莫斯科到毛澤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0)〈當代類〉何光瀘主編,《宗教與當代中國社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6)洪修平,〈儒佛

8、道三教與當代社會的轉型〉,《信仰之間的重要相遇—亞洲與西方的宗教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北京:宗教文化,2005)何勁松,〈佛教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