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文化与唐代文学教学大纲

长安文化与唐代文学教学大纲

ID:31907502

大小:6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26

长安文化与唐代文学教学大纲_第1页
长安文化与唐代文学教学大纲_第2页
长安文化与唐代文学教学大纲_第3页
长安文化与唐代文学教学大纲_第4页
长安文化与唐代文学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安文化与唐代文学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校公选课《长安文化与唐代文学》教学大纲课程说明:长安是公元八世纪世界上最为辉煌壮丽的都市之一,是唐代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是唐代文人宦游干谒与诗酒唱和的重要舞台。探讨长安与文人及文学的关系,是来长安求学的莘莘学子应该关注的课题。本课程通过长安文化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讲解,以及长安与唐代文学关系的探讨,使学生了解曾经诞生在这片土地上辉煌灿烂的大唐文化和琳琅满目的文学作品,增强学习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学时:36学时参考书目研究文献类:(宋)宋敏求《长安志》,(宋)程大昌《雍录》,(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普及读物类:阎琦《唐诗与长安》,王捷三《唐代诗人与长安》,赵俊玠郗政

2、民武复兴房日晰李志慧编著《唐代诗人咏长安》,以及有关唐代长安与唐代文学的各类读物。一、绪论:灿烂的长安文化与繁荣的唐代文学“秦中自古帝王州”,古都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从奴隶制臻于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会达到巅峰状态的唐王朝,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余年之久。其中西周、秦、西汉、唐,是西安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漫长的岁月里,诞生了辉煌灿烂的长安文化。唐代文学在诗、文、小说、词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诗:唐代文学的主体。诗人众多;艺术精湛;体裁全面;影响深远

3、文:清代所编《全唐文》收作者三千余人,骈散文共二万余篇。小说:唐人“始有意为小说”,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文言小说的成熟。词:产生于唐代而影响深远的新文体二、唐代长安的文化景观(一)所谓长安文化文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文化有所谓历时性和共时性,前者指文化时间,后者指文化空间。简而言之,文化即是指历史上一定区域内的精神和精神的物化形态。长安文化指中国历史上长安地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其鼎盛期在唐代。长安文化既是一种地域文化,也是一种都城文化。长安据有关陇形胜之地,南北和东西的对峙与融和,以及帝都中心的思想,促成了长安文化居高临下的优越性

4、和包容性。长安文化进则为边塞文化,退则为隐逸文化。(二)长安文化与唐代文学的关系长安文化与唐代文学之间双向互动,相互影响,互为生成。...长安是唐代文人生活的中心舞台,长安文化给唐代文学输入了特质,长安文化的研究为唐代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唐代文学是唐代文化的组成部分,而长安文化是唐代文化的缩影。文化与文学相关性的研究,学术兴趣点所在。(三)唐代长安的外部环境长安的建都条件:长安地当秦岭之北,渭水之南,位于八百里秦川中部。依山带河,易守难攻,地理位置极其重要。郑樵《通志略·都邑序》:“建邦设都,皆凭险阻。山川者,天之险阻也;城池者,人之险阻也。城池必依山川为固。”关中:东函

5、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资治通鉴》卷一一:“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八水绕长安:北有泾、渭,南有潏、滈,东有灞、浐,西有沣、涝(四)唐代长安的城郭布局唐长安城分成宫城、皇城、外郭城。宫城位于全城北部正中,为皇帝起居处。皇城位于宫城之南,为中央衙署所在地。外郭城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向东西南三面展开而建,为居民住宅和商业区。唐长安城中,有太极宫(西内),大明宫(东内),兴庆宫(南内),合称三大内。外郭城:是长安城的第一重城。东西宽9700多米,南北长8600多米,周长36000余米。外郭城有十二座城门。东面三门,从北到南分别为:北通化门、中春明门、南延兴门;南面三门,从东

6、向西分别为:东启夏门、中明德门、西安化门;西面三门,从北向南分别为:北开远门、中金光门、南延平门;北面三门,列于宫城之西,从东向西依次为:东芳林门、中景曜门、西光化门。坊:坊是长安城的基本单元。整个长安城东西向十四条大街,南北向十一条大街,纵横交错形成坊里。以南北向中央大街朱雀大街为界,街西有五十五坊与西市,街东有五十五坊与东市(兴庆宫,曲江各占去一坊,实为五十三坊)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五)终南山终南山,又名中南山,南山、太一山、太乙山,位于秦岭山脉中段。南宋程大昌著《雍录》卷五载:“终南山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徹蓝田,凡雍、岐

7、、郿、鄠、长安、万年,相去八百里,而连绵峙据其南者,皆此之一山也。”长安城北枕龙首原,南望终南山。终南山拱卫长安城,为地理上的屏障。终南山有多处寺观山庄,为长安士人隐居读书佳处。相对于世俗社会的长安城而言,风景秀丽的终南山是世外桃源。终南山构成的文化空间与长安城相互补充,互为进退。唐代隐逸成风,一部分士人暂隐终南山,待时而起,以隐求仕,谓为“终南捷径”。刘肃《大唐新语》卷十载:卢藏用,始隐于终南山中。中宗朝,累居要职。有道士司马承祯者,睿宗迎至京,将还,藏用指终南山谓之曰:“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远。”承祯徐答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