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心理论视角下的社会企业与公共物品供给

多中心理论视角下的社会企业与公共物品供给

ID:31911807

大小:4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26

多中心理论视角下的社会企业与公共物品供给_第1页
多中心理论视角下的社会企业与公共物品供给_第2页
多中心理论视角下的社会企业与公共物品供给_第3页
多中心理论视角下的社会企业与公共物品供给_第4页
多中心理论视角下的社会企业与公共物品供给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中心理论视角下的社会企业与公共物品供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多中心理论视角下的社会企业与公共物品供给作者:徐家良等来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06期        摘要:社会企业的崛起有效解决了“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以及“志愿失灵”的问题。社会企业成为供给公共物品的重要主体,具有服务对象特定、产业链条延伸、服务范围扩展、员工福利制度全覆盖等特点,而基金会控股社会企业保证社会企业的公益属性。社会企业通过商业化手段实现社会目的,以科学的社会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维持公益和市场的平衡,为社会组织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社会企业;多中心理论;公共物品;社会组织        中图分类

2、号:D6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168(2014)06-0003-08        一、问题的提出        残疾人是我国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之一。目前有八千五百多万残疾人①,是我国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保障对象之一。为维护残疾人的权益与福利,政府已在康复医疗、劳动就业、特殊教育、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福利服务与无障碍设施六个方面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保障[1],劳动就业是解决残疾人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关键。        为具体解决残疾人遭遇的就业机会、就业保障、就业技能和就业歧视等问题,我国设置了市场性就业、保护性就业与辅助性就业三个方面在内的

3、残疾人就业政策体系,具体包括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与残疾人自主就业三种主要就业促进模式[2]。其中,集中就业自计划经济时期开始就是政府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最主要途径,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和管理主体,通过财政投入的方式举办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然而,“由于公共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单一的政府治理工具都不足以完全解决某一公共问题”[3]。一方面,根据民政部的估算,福利企业每安置一个残疾员工,需要投资2.6万元,成为国家财政的负担;另一方面,财税[2007]92号文件、财税[2008]151号文件以及《企业所得税法》(2008)等新规定的出台降低了福利企业实际享受的税

4、收优惠与残疾职工的安置比例,使福利企业作为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工具的效果大大降低[4]。此外,规模小、经营管理不善、生产效率低下、产品缺乏竞争力及全球经济恶化等原因致使福利企业纷纷亏损倒闭。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的数据,我国社会福利企业1995年最多时有60237家,到2012年剩20232家,减少66.41%。福利企业残疾职工也从1995年93.9万人减少到2012年的59.7万人,减少26.42%。另据《广东统计年鉴(2013)》的数据,广东省1995年有福利企业4440家,到2012年仅存157家。...        当政府作为公共物品

5、的单一供给主体遭遇多重问题时,“多中心”理论为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创新提供了有力解释。“多中心”一词最早由迈克尔·博兰尼提出,他认为存在“一元的单中心秩序”和“多中心秩序”两种组织社会和人的不同秩序。前一种秩序被一个最终的权威所协调,通过一体化的命令结构实施控制。在这种秩序里,存在着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并且依赖上下级之间单向的“指挥-服从”的决策与执行链条维系自身的发展。后一种秩序与前一种秩序相反,它同时存在着许多相互独立的行为单位,这些单位或组成部分能够“计算受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影响的潜在的成本和收益”,促进自身利益的扩大;体系的各组成部分之间既受一般性

6、规则的制约,又可相互适调,使利益相关的决策者、各独立单位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保证整个秩序的稳定和运行,从而使这一体系成为富有活力的系统[5](pp.146160)。经过奥斯特罗姆等人的阐述和发展,多中心理论成为公共管理领域公共物品的生产与公共事务的治理模式之一。该理论在处理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关系上提出了新的思路,突出公共机构、私人机构和公民个人采取各种方式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共同分担责任,强调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互相依赖、互相协商、互相合作的关系,构建国家与社会多中心的、自主的分工合作

7、、互为补充的政治治理结构,重视私营经济和以社会组织为中心的第三部门在新的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作用,肯定公共物品并不是由政府唯一提供,有些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有些公共物品由企业和社会提供[5](pp.146160)。        多中心理论在指导与解释我国社会福利体系改革中占有一席之地,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私人部门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公共服务与社会服务提供的体系之中。然而,由于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起步较晚,虽然“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利益诉求、扩大公众参与、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是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力量”[6],但其在公共物品供

8、给方面存在的专业能力不足、专业化分工和专业化产品缺乏、专业人才缺乏、公共物品的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