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1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1

ID:31919433

大小:27.6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27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1_第1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1_第2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1_第3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1_第4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1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新课程《历史》必修Ⅰ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三课,介绍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一条主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  三个内容: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并掌握从汉至元地方

2、政治制度的演变。  )掌握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尤其是相权的演变。  )了解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即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

3、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  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策略:  引

4、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帮助思考。  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境,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五、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材料:  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  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  说一说皇帝愁什么?该诗歌反映了哪些矛盾?  学生:思考并回答  老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中的矛盾:中央集权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君主专制  存在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新课讲授  一、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

5、理制度演变  汉朝:  向学生展示西汉前期形式地图  学生: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日强,中央集权削弱。  老师:汉代地方政权组织。汉初,郡和王国同为地方高级行政区划,郡直隶中央,王国由分封的诸王统治,实行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行制。汉初建立了许多诸侯王国,本来的目的是拱卫中央,加强中央集权,但后来的发展却适得其反。诸侯王依恃其政治、经济、军事势力与中央对抗,并进而觊觎皇帝的位置,以致造成对中央的严重威胁。吴楚七国之乱以后,汉中央为了削弱诸侯王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使诸侯王不复治国,而由中央置国相以治民,职如太守;后又令诸侯王仅衣食封国的租

6、税,王国实际上和郡无异。隋以后,废国存郡,虽封王带有郡县名号,但不回到自己的封地,在京师居住,享受一定政治经济待遇。  向学生展示汉景帝图片及七国之乱地图  学生:2、景帝削藩导致七国之乱,最后汉景帝平了叛乱  师:公元前154年,汉景帝采纳晁错建议,着手削夺王国的封地。削夺王国封地,引起诸侯王的强烈不满。吴王刘濞借口“清君侧”,串通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六国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太尉周亚夫率军平叛,三个月后,平定了叛乱。  向学生展示材料及图片  材料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封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统辖

7、。  师:“七国之乱”是西汉中央与封国激烈矛盾斗争的突出表现,西汉中央政府平定了这场叛乱,使中央的权威得到极大的增强,西汉政府利用这一时机加强了对王国的控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从根本上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中期:  展示材料及安史之乱地图:  唐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  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径,借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胡人担任节度使。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创造了机会。  

8、学生:由材料得出唐朝中后期由于藩镇割据导致中央的权力削弱。  老师:唐朝中叶,边疆军镇节度使势力恶性膨胀,导致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叛乱平定后,安史旧部还保留着相当大的势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