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的奥威尔研究与批评

当代西方的奥威尔研究与批评

ID:3196125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20

当代西方的奥威尔研究与批评_第1页
当代西方的奥威尔研究与批评_第2页
当代西方的奥威尔研究与批评_第3页
当代西方的奥威尔研究与批评_第4页
当代西方的奥威尔研究与批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西方的奥威尔研究与批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代西方的奥威尔研究与批评[理论视野]李锋  约7231字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1903—1950年)以创作政治讽喻小说闻名于世,被公认为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虽然去世多年,但无论在社会科学界还是文学批评领域,他的创作思想与政治立场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至今余热不减,而且对他的评价也存在着极大的争议。由于奥威尔的作品紧扣时代精神、贴近社会现实,同时对他的解读与阐释又始终受到外部政治气候的很大影响,所以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发展脉络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梳理,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社会近几十年来

2、在意识形态和文学批评上的演变轨迹,更好地把握从冷战至当下的时代特征。  一  就其生前而言,奥威尔的早期作品无论在批评家还是在读者当中,都没有激起多大的反响。例如被誉为“奥威尔画廊中最精美自画像”①的《向加泰罗尼亚致敬》(1938),在英国出版后销量少得可怜,而在美国居然没有出版商愿意将其付梓。直到《动物农庄》(1945)的巨大成功,他才声名鹊起,而《一九八四》(1949)则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文坛的地位。但此时对奥威尔的研究多是见于报纸杂志的书评,系统性的分析尚不多见,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他去世后的50年代中期

3、。  在冷战时期,诸多西方批评家出于意识形态的需要,给奥威尔贴上了“反共作家”的简单标签,把《一九八四》说成是一部纯粹反对斯大林主义的讽喻小说,从而将这部艺术杰作纳入政治宣传品的范畴。西伦(SamuelSillen)、安尼西莫夫(I.Anisimov)、沃尔什(JamesWalsh)等大批学者向奥威尔发难。依照他们的逻辑,由于奥威尔对苏联采取的是批评态度,所以他肯定支持资本主义制度;由于他在作品中大量描写人性堕落,所以他对整个人类必然持有敌意:西伦将《一九八四》斥为“玩世不恭的一派胡言”,是“反人类的恶意谩

4、骂”;安尼西莫夫指责奥威尔“蔑视人类,意在诋毁”;沃尔什则津津乐道于奥威尔的“神经质”,以及对“一切进步势力令人沮丧的仇恨”,甚至声称奥威尔“拿着两本恐怖图书尖叫着投入到资本家出版商的怀抱里”。②以上评论所代表的,正是被意识形态所蒙蔽的极端观点。与之相应地,前苏联与东欧的批评家们则将奥威尔视为反动分子甚至社会主义的大敌,以至其作品在这些国家长期遭禁。这些阐释体现的其实是一种简单化的二元对立观:如果你批评某个阵营,就一定是敌对阵营的代言人。这种观念无疑掩盖了奥威尔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制度的种种不满,以及他对社

5、会主义的毕生求索。  *本文为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对乔治·奥威尔的文化批评”(序号scd-07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事实上,奥威尔只是指出当时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政策上的弊端,他对社会主义体制的思考和憧憬却始终未变。  即使是在意识形态挂帅的冷战时期,仍然有一些研究奥威尔的专著保持了较为客观的研究态度,如爱德华·托马斯(EdwardM.Thomas)的《奥威尔》(1953)、汤姆·霍普金斯(TomHopkins)的《乔治·奥威尔》(1953)、威利森(I.R.Willison)

6、的《乔治·奥威尔:传记素材》(1953)、劳伦斯·布兰德(LaurenceBrander)的《乔治·奥威尔》(1954)、约翰·阿特金斯(JohnAtkins)的《乔治·奥威尔:文学研究》(1954)、克里斯托弗·霍利斯(ChristopherHollis)的《乔治·奥威尔研究:其人其作》(1956),以及理查德·里斯(RichardRees)的《乔治·奥威尔:来自胜利阵营的逃亡者》(1961)。布兰德与阿特金斯在“二战”中与奥威尔熟识;霍利斯与奥威尔同在伊顿就读,并在以后的岁月中时常碰面;里斯则是他生命中

7、最后二十年的挚友。尽管这些著述拥有诸多一手材料,也颇有见地,但终归是以介绍性的概述为主,在挖掘深度上尚显不足,其中对奥威尔作品的分析与其说是文学批评,不如说是书评。  此后出版的很多专著也存在这种问题,例如基思·阿尔德里特(KeithAlldritt)的《乔治·奥威尔的气质》(1969)、米里亚姆·格劳斯(MiriamGross)的《乔治·奥威尔的世界》(1971)、杰弗里·梅耶斯(JeffreyMeyers)的《乔治·奥威尔阅读指南》(1975)和《乔治·奥威尔:批评遗产》(1975,1997),以及哈蒙

8、德(J.R.Hammond)的《乔治·奥威尔手册:小说、文献、随笔指南》(1982)。不过在70年代早期,却有两本十分值得关注的作品,即雷蒙·威廉斯(RaymondWilliams)的《乔治·奥威尔》(1971)和理查德·沃尔希斯(RichardJ.Voorhees)的《乔治·奥威尔的悖论》(1971)。这两本书都初步展现出一定的政治洞察力。威廉斯从其惯有的文化视角审视奥威尔的个人性格与文学成就,而沃尔希斯则力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