嘧啶氧基苄胺类除草剂的创制.研究

嘧啶氧基苄胺类除草剂的创制.研究

ID:31991672

大小:1.49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1-30

嘧啶氧基苄胺类除草剂的创制.研究_第1页
嘧啶氧基苄胺类除草剂的创制.研究_第2页
嘧啶氧基苄胺类除草剂的创制.研究_第3页
嘧啶氧基苄胺类除草剂的创制.研究_第4页
嘧啶氧基苄胺类除草剂的创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嘧啶氧基苄胺类除草剂的创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品种上看,除草剂一直以来均在全球市场中占有最大份额,约为50%。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开发成功,使得低价的灭生性除草剂得以替代一部分选择性除草剂。杀虫剂市场相对较为稳定,杀菌剂市场在近几年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按作物对象来分,最大市场为水果蔬菜类,约占30%,其余依次为谷物、水稻、玉米、棉花和大豆【⋯。表1.22001——2003年各类作物的农药销售额(百万美元)200l20022003预测作物销售额比例(%)销售额比例(%)销售额比例(%)水果蔬菜776027.8745928.1780929.0谷物411614.7413415.6416715.5水稻2920104279510.52739lO.

2、2玉米285510.22648lo026879.9棉花25319.123478.824979.3大显25219.021878.221628.o甜菜503185041.93501.3油菜籽4151.53731.43771.4其它432315.5411415.5417515.5,总计2794410026561lOO26963100我国农药产量从20世纪90年代起不断增加,从1991年的25.3万吨增加到1999年的42,6万吨,销售收入也从1991年的63.5亿元增加到1999年的179亿元。农药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比农药产量的增长速度快,主要原因是用量低的高效农药的需求量增加,导致农药总产量增长缓

3、慢。我国农药市场从产品结构来看杀虫剂占最大比重,1991年占农药总产量的77.5%,而除草剂仅占7.9%。近lO年来这个比例在缓慢地变化,杀虫剂的比例在逐渐减少,除草剂比例在增加。例如1999年杀虫剂、杀菌剂、除草荆分别占农药总产量的67%,12%和17%(据中国化学工业年鉴,2000/2001)。但这个比例仍与国际市场的农药产品结构有较大差异。值得指出的是,我国农药品种中还有相当部分为老品种,并且大部分为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在逐渐禁止生产和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品种,我国政府也已出台逐步淘汰高毒农药品种。因而面临着高毒农药替代和新农药品种结构调整的问题。未来几年我国农业生产每年需要农

4、药均在30万一35万吨,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高效低毒农药的发展,结构调整将是未来几年中国农药工业发展的主线,其中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的产量比例调整为60:15:2铲1。未来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环境意识的提高,高毒有机磷杀虫剂将逐步淡出市场,安全、高效农药会成为农民朋友的新宠,绿色经营将成为企业经营的新观念和新潮流。1.1.2创制研究是未来农药竞争的焦点在知识产权与环境保护双重压力下,面对加入WT0后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农药来满足需求。据估算,如果没有自己的农药工业,农民使用农药的农本将增加两倍以上,其损失将大于目前我国通过化学防治所挽回损失的总和。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

5、需要,目前开发的新农药必须具有安全性高、残留低、无公害、生物活性高、使用费用低、选择性高的特性。由于上述多种因素的制约,新农药品种的开发日益困难,周期加长,投资加大,成功率降低,但只要开发成功,不仅回收所有投资,而且利润也非常可观,这种瓿农药开发的特点使得各农药公司竞争日益加剧,谁能率先占领农药新产品开发的制高点,谁就能主宰农药市场,获得更大的利润.新农药的研究开发成为世界农药界竞争的焦点。世界各大型农药公司不惜投入约占其销售额的10%~15%左右巨资进行研发,并通过其独占的知识产权战略取得独占的市场份额。作为对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品的研究——新农药创制研究,几乎均是发达国家的大公司行为。国外大

6、公司有着诸多优势,除了资金、人才、装备、专利战略,以及多年研究积累等因素外,高新技术在创制研究中的应用,给创制带来革命性变化。如组合化学、高通量筛选、计算机技术等,使创制工作趋于严格化、标准化、高效率,率领新农药开发的新潮流。新农药创制需要多学科多方面科研人员问的相互合作,涉及到的学科如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物理化学、毒理学、生态学等等。据统计,一个新农药品种的开发从研制到最终商品化通常需要8一10年,目前需要合成和筛选80,000个化合物(年,成功率:1956年是1/800;1964年是1/3600,1970年是1/8000,1972年是1/10,000,1977年是1/1

7、2,000,1980年是1/20,000,2000年是1/80,000),耗资1.0~1.5亿美元”’。经数年的开发,不管被选中的待开发化台物生物活性是多么优异,一旦发现其不利于人类或环境,即停止开发,前功尽弃,因此新农药开发的风险是很大的。若产品开发成功,通常不仅可收回所有投资,而且可获得丰厚的利润.因此其竞争非常激烈。目前兴起的组合化学、各农药公司问的组合与兼并旨在缩短新农药的开发周期、降低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