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身份-认同政治与“国族建构”

族群身份-认同政治与“国族建构”

ID:3199876

大小:3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20

族群身份-认同政治与“国族建构”_第1页
族群身份-认同政治与“国族建构”_第2页
族群身份-认同政治与“国族建构”_第3页
族群身份-认同政治与“国族建构”_第4页
族群身份-认同政治与“国族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族群身份-认同政治与“国族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族群身份认同政治与“国族建构”一、民族性与族群性:身份认同的两重性    (一)“省籍问题”与“四大族群”。  省籍问题(也称“省籍矛盾”),是指1945年以前就已移住台湾的大陆居民(也包括当地少数民族)与1949年随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的大陆籍人民(即通常所说的“外省人”)之间的矛盾。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蒋介石仍然不忘反攻大陆,并把台湾作为光复大陆的基地。国民党当局颁布了“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和戒严令,通过实施党禁等措施强化其威权统治。同时,由于台湾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国民党自身进行统治的策略考虑,台籍人士并没有获得和

2、其人口比例相当的政治地位。在一部分台湾民众(尤其是台籍人士)看来,台湾是由“外省精英”集团来实施统治的。  当时的国民党当局宣称其代表全中国的“法统”。但仅从台湾岛内来看,不同省籍民众在政治、经济方面确实存在一些差距和不尽平等之处。省籍问题的出现是台湾社会的不同群体在社会资源(政治、经济、文化等)分配上的不均衡而引起的各种社会矛盾的必然反映。已有学者指出,战后台湾社会矛盾实际上是有其特殊的社会矛盾和省籍矛盾这两条互相交叉的线索,而阶级矛盾是社会矛盾的主轴。而台湾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所衍生出来的省籍矛盾,则是阶级

3、矛盾作用下的一种特殊社会矛盾形式。  台湾岛内有“四大族群”之说,即将岛内民众划分为少数民族、闽南人、客家人和外省人四大群体。这一说法在台湾得到普遍认可,它的出现是由于族群概念被应用于政治领域而形成的。同时,因其划分标准的多重性和对台湾政治社会的影响力而具有极大的争议性,如体质(或血缘)、历史经验(或共同记忆)以及语言(或文化)都用来作为族群划分的标准。从某种程度上看,文化意义上的族群划分是具有一定科学意义的,它和现有民族概念的结合能够使我们对台湾民族主义有一个比较准确的理解。    (二)民族与族群的定义与特征。 

4、 这里有必要对民族(nation)、族群(ethnicgroup)的概念进行区分。德国学者迈内克(FfiedfichMeinecke)把世界上的民族分为文化民族和政治民族两种类型。前者强调相同的语言和共同的祖先,后者指称同一政府下具有共同法律和官方语言的人口。大陆学者庞中英提出了民族形成的两条路径:(1)与血缘文化相关的人群集合,即属于一个在血统与文化上的人群分享着同样的团结感而组成一个民族。(2)与血缘无关,但与政治和政治认同有关的不同族群和语言集团的人民由于分享同样的团结感而组成一个民族。  “族群”这一概念被广

5、泛地州于特指依靠种族,民族的根源或文化凝聚在一起的集团,而这个集团相对于社会中占主体地位的集团来说,又保存着它在社会中所占的少数地位的特征。有学者认为,“族群”就是在大的社会脉络中一群分享共同兴趣与价值的人组成的群体。这样的群体有共同的历史经验、历史记忆,还有共同的认同目标、利益认识和情感追求。这种意识就是“族群意识”,具有“族群意识”的人,他们又同时具备了可以接受族群动员而采取行动的潜质。一个社会中,如果同时具有多个不同“族群意识”的群体,就可能产生矛盾冲突,出现“族群问题”。这样的“族群问题”超越“阶级、种族、性

6、别、宗教”,却具有历史的,文化的,利益的,情感的因素。  “族群”更大程度上是一种社会学角度、文化层面的概念,侧重文化性和以文化的认同作为基础,可以理解为不同于“民族”概念的文化共同体。如英国学者安东尼・史密斯由族群观点切入,说明民族是以族群为其基础,族群是一个文化集合体。  那么何为“台湾人”?这一概念比较复杂,至少有以下几种意涵:(1)“闽南/福佬人”:岛内社会大众把“台湾人”当作“闽南/福佬人”的同义词,这也是最狭义的川法。(2)“本地人”:本省人政治精英往往将“台湾人”与“本省人”交互使用,指的是一般所谓的“

7、本地人”或“土生土长的台湾人”(NativeTaiwanese),用来与“外省人”对照使用。(3)“台湾岛上的住民”:“台湾人”具有对乡土认同(territorialidentity)的含义,也就是“台湾的人”(peopleofTaiwan)或“台湾的住民”(residentTaiwanese)。(4)“台湾民族”:“台独”论者为实现“独立建国”目标而试图建构的,“台湾民族”(Taiwanesenation)。    二、族群异化与认同政治:民主转型过程中族群政治的出现    (一)族群异化:从文化族群到政治族群。 

8、 台湾的“族群政治”产生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文化族群到政治化族群的转变。这是由于国民党政权的政策措施和省籍问题反映出的现实差距所导致的。威权时期的台湾,随国民党来台的大陆籍人士处于政治统治的主导地位,而台籍人士参政基本活跃在下层政治领域。“本省籍”民众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与“外省”民众存在一定的差异(关键是这一结构和族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