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

ID:32003591

大小:4.81 MB

页数:150页

时间:2019-01-30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_第1页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_第2页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_第3页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_第4页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文摘要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问题研究农业经济管理博士生胡士华指导老师冉光和教授本论文运用现代合约理论和金融中介理论,分析转型经济下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产生的基本动因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并结合中国的典型调查资料来实证上述的理论分析:运用制度变迁理论阐明农村非正规金融变迁的可能路径及其条件:实证分析当前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囡,并提出了有关农村非正规金融规范发展的基本策略与思路。1.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论文是关于如何诱导与规范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问题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确定研究视角与研究对象,确定农村

2、非正规金融的理论分析工具及基本范畴;第二,实证考察国内外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基本概况,并重点考察中国转型经济下的农村非正规金融活动及其特征;第三.剖析转型期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产生与发展的根源;第四,揭示转型期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第五,实证分析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中所产生的影响;第六。阐明农村非正规金融变迁的可能路径及其条件:第七,给出如何诱导和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基本原则与途径;第八,提出有关规范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政策建议。2.研究的主要结论2.1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与发展具有长期性与普遍性。

3、同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农村非正规金融活动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广泛地分布于各个省份。活动于民间的非正规金融活动已有千百年的历史,自从进入清王朝的“康乾盛世”时期,随着当时社会生产力与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地主经济发展,它才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先后进入了军阀统治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农村金融也随着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化,而活动于农村的1日式非正规借贷依然在农村处于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金融集权体制安排下,活动于农村经济领域内的非正规金融行为,‘主要表现为私人之

4、间的互助性借贷,其它形式的非正规金融活动几乎不存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农村非正规金融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融资规模趋于增加,在这一期间,农户从非正规金融渠道的借款额占其平均年借款总额的比值:全国与东部地区均超过50%,中、西部从90年代开始亦超过50%;而且非正规金融的融资工具日渐复杂,对社会经济影响也越来越大。两南大学博十学位论文2.2客现上讲,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问,市场经济发展仍处于初级水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在时空上表现出不平衡性,必然决定内生于经济发展的金

5、融交易方式差异较大;同时现行的农村正规金融制度设计上的不足,为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与发展提供了可能的空问.转型时期,由于经济体本身运行机制的变化,导致过渡时期中国经济商品化、市场化水平迅速得到提高,经济体内市场经济份额快速增加,但这种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差异的.因此,农村经济结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的变化及其差异,其客观上必然要求农村金融运行、组织形式及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但是转型期的行政管制金融未能及时对应经济变化而进行有效变革。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这种内生于经济发展的金融交易方式必然有其产生的内在冲动性

6、。从供给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在资本相对稀缺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实施工业优先增长发展战略.便有了控制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动机,这样控制农村的金融资源也就在所难免。运用利率水平控制、金融市场进入许可证制等金融控制工具,将全社会金融资源集中在国家手中,并通过计划手段分配到国家优先发展的工业部门中去。在这种集权体制主导下,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农村社用社)从创立之初的农村合作金融缀织演变成为国家基层机关在农村的融资工具。经济转型开始后,由于缺乏自生能力的国有企业的退出机制及其配套措施尚未有效实施之前.政府更是出于政治、社

7、会稳定性考虑,仍然会对国有企业进行投入,并且逐渐导致国有经济部门在资金上对国家产生了刚性依赖,此时政府仍需要不断地从农村经济领域里汲取金融(经济)剩余.继续为这些工业部门“输血”。这样农户、农村中小企业等经济主体不可能从农村正规金融部门获得有效的金融满足.从而农村经济主体内部便产生了以自身偏好方式解决融资的冲动和可能。2.3同衣村正规金融相比,农村非正规金融在微观经营上,具有一套能够克分利用信息、降低融责成本等优势,而且又与其所在的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农村经济主体除了缺乏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所要求的

8、担保抵押品;更重要的是农户分布空间的零散性、农业金融交易的小颧性及季节性特征,导致获得有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等信息成本高昂。在这种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农村信贷市场上,贷款者通常面临着由于信息非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与有成本可证实状态三大问题。虽然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可能拥有大量价格低廉的信贷资金,且有向农户放贷的意愿,但在搜寻或鉴别借款人有关信息及贷敖事后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