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生斜长集 [古典著作]

横生斜长集 [古典著作]

ID:32011419

大小:555.17 KB

页数:230页

时间:2019-01-30

横生斜长集 [古典著作]_第1页
横生斜长集 [古典著作]_第2页
横生斜长集 [古典著作]_第3页
横生斜长集 [古典著作]_第4页
横生斜长集 [古典著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横生斜长集 [古典著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序收在本书中的都是我的小文章,大抵是文史小品之类。一部分发表过,一部分是新写的,一部分则是旧稿新改,重新写过的。那是很久以前了。《光明日报》文艺版有一个栏目,名叫“说文谈史”。有关编辑约我连续为这个栏目写点什么,我欣然从命,于是,就写开了。后来,《团结报》约我主持一个专栏,我也欣然从命了。我之所以“欣然”,那是我对小文章有一点偏爱。它虽然“小”,不起眼,但是,麻雀虽小,无妨飞天。它可记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考证;大文章能完成的任务,有许多它也能完成。而且,由于它“小”,因此,庄言之可,谐言之可,亦庄亦谐言之亦可。作者有挥洒自如,信笔写来之乐;读者无阅

2、读八股套腔,头昏脑胀之苦。这是两利两便的事,何乐而不为哉!“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小文章要小中见大,其实并不易写。一篇好的文史小品,除了要有思想,有知识,有资料,有掌故之外,而且还要有文采、有情致,甚至于还要有意境。谋篇布局,俱见匠心;造语遣词,才情毕现。以为它小,就觉得它好写,其实是一种误解。苏州有个网师园,地不过数亩,然而,亭台楼阁,假山小池,布置得曲曲折折,玲珑有致。我相信,它的设计者是费过心思的。小文会速朽吗?不一定。相反,千古以来传诵的名文倒常常是小文。以人们熟悉的《古文观止》为例,其中何尝有“大文”、“长文”!话说回来,我虽然偏爱小文,

3、但是,这些年来,我的岗位规定了我只能以主要精力去写“大文”、“长文”,以至“大书”、“长书”,小文写得并不多,而且,由于才力不逮,读书不多,这些小文也写得并不满意。所以,当这本书有机会奉献到读者面前时,我是既高兴,又惭愧的。我年轻时喜欢文学,在大学里读的是“文学专门化”,没想到经历诸多坎坷之后,却弄起了历史,横生斜长起来,所以,这本集子就命名为《横生斜长集》了。作者1998年2月16日于北京东厂胡同1号,电脑之前谈史篇“天王圣明”与杨继盛之死韩愈这个人,很有点道学家的气味。例如,他写过一首诗,题为《拘幽操》,是以周文王的口气写的。诗云:“目窈窈兮其凝其

4、盲,耳肃肃兮听不闻声。朝不见日出兮,夜不见月与星。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呜呼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史载,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时,曾鼓琴作歌,以解忧愁,韩愈的这首诗就是揣想当时情景所拟作的歌词。按说,纣是昏君,文王是大圣人,纣囚禁了文王,当然是冤狱无疑。文王总该有点牢骚吧?然而没有,仍然念念不忘“天王圣明”,自认“臣罪当诛”,完全符合道学家的伦理准则:“臣子无说君父不是底道理”。所以,无怪乎北宋的程颐、南宋的朱熹都大夸韩愈这首诗写得好,说是:“通文王意中事,前后之人,道不到此。”我想起了明朝的杨继盛,也就是杨椒山。今天的读者对此人可能感到陌生,但在

5、明朝中叶,那是鼎鼎大名的。话说那时正值嘉靖皇帝当朝,权相严嵩当国,杨继盛在上皇帝书中,弹劾严嵩有十大罪、五大奸,要求皇帝除此“内贼”,重则按律论处,轻则勒令退休。但是,严嵩圣眷正隆,皇帝看了奏章之后,不但不去触动严嵩一根汗毛,反而将杨继盛投到狱里,下令“杖之百”。明代的廷杖是一种对官吏的酷刑。轻则残废,重则送命,很可怕的。执行之前,一位同情者给杨继盛送来一块蟒蛇胆,要他和酒服下。杨继盛却说:“本人自己有胆,要蛇胆何用!”打完之后,杨继盛真是应了旧小说中的两句话: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直到半夜,才苏醒过来。杨继盛大概有点治疗杖刑的知识,懂得必须将腐血放出来

6、。但是狱中既无医生,也没有刀子,杨继盛便打碎茶盅,将碎片扎入体内放血。一直扎了五六十个窟窿,流出了十数碗血,神智才清楚了。过了一些时候,左腿溃肿,杨继盛又亲自操刀,将腐肉一一割去。狱卒在旁看得心惊胆颤,感叹说:“当年关公刮骨疗毒,还要靠别人,不能像老爷这样自割!”确实,杨继盛很勇敢。我想今天的读者大概也会为之感叹的。但是,杨继盛其人的思想却并不值得感叹。他在狱中有一首《苦阴雨》诗道:“扪胸问心心转迷,仰面呼天天不语。混宇宙兮不分,霭烟雾兮氤氲。西风起兮天霁,挂远树兮夕曛。聚还散兮暮云平,晦复明兮日初晴,何时回怒兮天王圣明?”这位杨继盛无疑是读过韩愈的《

7、拘幽操》的,所以他记得“天王圣明”这一名句。尽管杨继盛挨了刻骨铭心的一百杖,然而,还是希望嘉靖皇帝有朝一日,回怒作喜,将他释放出狱。不幸的是,嘉靖皇帝并不“圣明”,下诏将他“弃市”。临刑之前,杨继盛又写了两首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万古。生前未了事,留与后人补。”“天王自圣明,制度高千古。平生未报恩,留作忠魂补。”古人作诗,主张“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可见有点怨气是不妨事的。然而,杨继盛的诗却一丁点儿怨气也没有,还在表示,要在死后报答“圣明”的“天王”,这自然是可以使封建统治者放心,并且高兴的。所以嘉靖皇帝虽然杀了杨继盛,继位的隆庆皇帝则下令嘉奖,封他

8、为中顺大夫、太常寺少卿,并且给了一个谥号:忠愍。到了清朝,顺治皇帝不仅专门写了一篇《表忠录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