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生社会适应的关系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生社会适应的关系

ID:32126208

大小:975.92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1-31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生社会适应的关系_第1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生社会适应的关系_第2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生社会适应的关系_第3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生社会适应的关系_第4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生社会适应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生社会适应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⑧万方数据硕士学位论丈MASTER‘STHESIS1.1研究背景1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作竞争日益加剧,生活节奏快速提高,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日益复杂。这些都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积极乐观应对。只有具有强大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能获得充足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条件。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89年的宪章中提出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即: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SocialAdjustment)等几方面的健康。社

2、会适应作为三维健康观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已经逐渐进入心理研究者的视野,成为心理研究中的一个亮点。而中职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其社会适应能力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越来越被重视。良好的适应能力不仅能使中职生本身各方面得到好的发展,在步入社会后获得充足的生存和竞争的空间,也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中职教育阶段,是青春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个体形成独立性,转变角色,成长为一个社会化的成人的时期,在个体一生的发展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这一时期,个体面临新的环境、新的群体必然会给其带来压力和挑战。中职生是一群特

3、殊的群体,他们毕业后将走向生产第一线,充实我国工业队伍,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仅影响职专三年的生活,更对其今后进入社会的工作、生活产生影响,所以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个体及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家庭作为个体第一个并且是长期接触的微型社会,对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老师,是子女的重要他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经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都间接反映着家长的问题。相关研究也表明,父母

4、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中职生中的大部分是在初中阶段被边缘化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比较多的学生,那么他们的社会适应情况如何,是否也受到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就是本研究的重点。⑧万方数据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1.2研究的意义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生社会适应的关系,立足研究结果,了解中职生父母教养与社会适应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提醒家长对自己不良的教养方式和子女的不良社会适应情况加以关注,再根据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引导父母以正确的教养方式养育子女,从而促进中职生良好社会适应的形成。1

5、.3研究目的中职生由于本身素质的原因,经常会表现出一些心理行为问题,很多一线的职专老师通过与家长沟通发现,中职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这些问题,通常跟父母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另外,我国对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虽然取得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小学、初高中、大学等阶段,以中职生为对象进行二者关系的研究基本没有。本研究对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生社会适应性的关系进行探讨,一是弥补国内相关研究在对象取样上的不足,二是探究更好的父母教养方式,为促进中职生的社会适应性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⑨万方数据硕士学位论丈M

6、ASTER‘STHESIS2.1父母教养方式2.1.1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2文献综述对于父母教养方式的定义,Sears(1957)在研究中指父母与子女的亲子互动,包括身体和精神上的相互作用,具体包括父母的态度和价值观,利益和信仰,照顾和培训等行为。父母教养方式是对父母教养态度、行为和非言语表达的综合,是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的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互动关系(NancyDarling,LaurenceSteinberg,1993)。Baumrind(1967)则有独到的见解,她认为父母教养方式主要体现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一个

7、是父母对儿童行为的及时反馈,另一个是在数量与种类方面,父母对儿童的要求。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名称,国内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如“抚养方式”、“教育方式”等等,这些说法虽然不一致,但是研究的内容基本一致,本研究中统称为“父母教养方式”。顾明远(1991)将家庭教养分为狭义和广义,家长对子女实行的教育方式是狭义定义;广义则体现在父母对子女的养育和父母的生活习惯对子女的影响两个方面。张文新(1999)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第一个是教养观念,第二个是教养行为,第三个是对儿童情感表现,它是相对稳定的,不会随

8、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对于父母教养方式的定义。彭文涛(2007)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首先他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其次他认为父母教养方式应该是父母养育子女的行为模式以及在此过程中父母传递给子女的情感的组合。结合以上所有观点,立足本研究的实际,本文将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定义为:父母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是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倾向。2.1.2父母教养方式的维度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