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性质、高管薪酬差距对在职消费的影响分析

产权性质、高管薪酬差距对在职消费的影响分析

ID:32135391

大小:2.48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9-01-31

产权性质、高管薪酬差距对在职消费的影响分析_第1页
产权性质、高管薪酬差距对在职消费的影响分析_第2页
产权性质、高管薪酬差距对在职消费的影响分析_第3页
产权性质、高管薪酬差距对在职消费的影响分析_第4页
产权性质、高管薪酬差距对在职消费的影响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权性质、高管薪酬差距对在职消费的影响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3.2.2高管薪酬差距与在职消费⋯⋯⋯⋯⋯⋯⋯⋯⋯⋯⋯⋯213.2.3产权性质、高管薪酬差距与在职消费⋯⋯⋯⋯⋯⋯⋯⋯..23第4章产权性质、高管薪酬差距对在职消费影响的研究设计⋯⋯⋯⋯⋯254.1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254.2变量定义⋯⋯⋯⋯⋯⋯⋯⋯⋯⋯⋯⋯⋯⋯⋯⋯⋯⋯254.2.1被解释变量⋯⋯⋯⋯⋯⋯⋯⋯⋯⋯⋯⋯⋯⋯⋯⋯254.2.2解释变量⋯⋯⋯⋯⋯⋯⋯⋯⋯⋯⋯⋯⋯⋯⋯⋯..264.2.3控制变量⋯⋯⋯⋯⋯⋯⋯⋯⋯⋯⋯⋯⋯⋯⋯⋯..264.3模型选择

2、⋯⋯⋯⋯⋯⋯⋯⋯⋯⋯⋯⋯⋯⋯⋯⋯⋯⋯28第5章产权性质、高管薪酬差距对在职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295.1描述性分析⋯⋯⋯⋯⋯⋯⋯⋯⋯⋯⋯⋯⋯⋯⋯⋯⋯.295.1.1描述性统计⋯⋯⋯⋯⋯⋯⋯⋯⋯⋯⋯⋯⋯⋯⋯⋯295.1.2Pearson相关系数⋯⋯⋯⋯⋯⋯⋯⋯⋯⋯⋯⋯⋯⋯.3l5.2回归分析⋯⋯⋯⋯⋯⋯⋯⋯⋯⋯⋯⋯⋯⋯⋯⋯⋯⋯325.2.1产权性质与高管薪酬差距⋯⋯⋯⋯⋯⋯⋯⋯⋯⋯⋯⋯325.2.2高管薪酬差距与在职消费⋯⋯⋯⋯⋯⋯⋯⋯⋯⋯⋯⋯335.2.3产权性质、高管薪酬差距与在职消费

3、⋯⋯⋯⋯⋯⋯⋯⋯..345.3拓展研究⋯⋯⋯⋯⋯⋯⋯⋯⋯⋯⋯⋯⋯⋯⋯⋯⋯⋯355.4稳健性检验⋯⋯⋯⋯⋯⋯⋯⋯⋯⋯⋯⋯⋯⋯⋯⋯⋯.37第6章研究结论及建议⋯⋯⋯⋯⋯⋯⋯⋯⋯⋯⋯⋯⋯⋯⋯.416.1研究结论⋯⋯⋯⋯⋯⋯⋯⋯⋯⋯⋯⋯⋯⋯⋯⋯⋯⋯416.2建议⋯⋯⋯⋯⋯⋯⋯⋯⋯⋯⋯⋯⋯⋯⋯⋯⋯⋯⋯.426.3研究不足与展望⋯⋯⋯⋯⋯⋯⋯⋯⋯⋯⋯⋯⋯⋯⋯⋯426.3.1研究不足⋯⋯⋯⋯⋯⋯⋯⋯⋯⋯⋯⋯⋯⋯⋯⋯..426.3.2研究展望⋯⋯⋯⋯⋯⋯⋯⋯⋯⋯⋯⋯⋯⋯⋯⋯..43参考文献⋯⋯⋯⋯⋯⋯⋯⋯⋯⋯⋯

4、⋯⋯⋯⋯⋯⋯⋯⋯..45致谢⋯⋯⋯⋯⋯⋯⋯⋯⋯⋯⋯⋯⋯⋯⋯⋯⋯⋯⋯⋯..53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5万方数据摘要产权性质、高管薪酬差距对在职消费的影响研究次贷危机诱发的金融海啸,引起了对“中等收入陷阱与高收入黑洞"的讨论,收入分配公平成为2l世纪重要的议题。摆在世界经济面前的不再是如何扩大社会产能,而是如何合理地进行财富分配,增加全社会的福祉。我国的基尼系数长期越过0.4的警戒线,收入分配改革迫在眉睫,政府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然而天价薪酬事件频发,引

5、发了对高管薪酬的高度关注。在薪酬信息公开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情形下,薪酬契约的外部比较对代理人行为的影响成为研究的热点。而在众多代理行为中,又以高额的在职消费备受关注。过多过滥的在职消费诱发了新的代理问题。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选取2007年到2013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高管薪酬与同年度同产权性质同行业企业高管薪酬平均水平的比值作为薪酬差距,考察了高管薪酬差距对在职消费的影响,并引入产权性质。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确定研究的视角,并对文中借鉴的委托代理理论

6、、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心理契约理论进行阐述。然后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心理契约理论作为理论分析工具,理清产权制度、高管薪酬差距对在职消费的影响机理。在不同的产权制度安排下,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委托代理冲突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导致了迥异的经济后果。国有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高于非国有企业,加之其经理人努力程度与企业业绩关系模糊,使得国有企业的高管薪酬契约交易成本远远高于非国有企业。在成本效益原则下,国有企业经理人面临着较为一致的薪酬管理制度,而且

7、国有企业囿于高昂的政治成本受到较多的行政干预,最终导致了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差距与非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差距的显著性差异。在与在职消费有关的委托代理问题上,国有企业主要表现为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冲突,而非国有企业主要表现为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冲突。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大股东往往兼任管理层,兼具控制人身份的管理层更容易凭借其绝对优势的投票权左右在职消费的决策,实现利益侵占。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的在职消费程度表现的较为严重。基于高管的经济利益偏好和公平偏好,文中通过引入心理契约理论,拓宽了传统的委托代理

8、分析框架。虽然心理契约的内容没有写明,也无法通过第三方强制执行,但它是影响员工对待组织态度以及行为的强有力决定因素。高管的心理契约框定了委托人激励义务。在对薪酬进行社会比较的基础上,高管通过感知心理契约的履行与违背调整自己的代理行为。当比较后的薪酬差距呈向下偏离的时候,会导致高管对心理契约违背的消极感知,使其产生被剥削或者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感受,刺激其使用在职消费等隐性手段弥补自己效用的动机,从而使在职消费程度增加。而呈向上偏离的时候,会引起高管对心理契约履行的万方数据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积极感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