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茶经在国学中的地位

试论茶经在国学中的地位

ID:32174336

大小:4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01

试论茶经在国学中的地位_第1页
试论茶经在国学中的地位_第2页
试论茶经在国学中的地位_第3页
试论茶经在国学中的地位_第4页
试论茶经在国学中的地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茶经在国学中的地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纪念陆羽《茶经》问世1250年学术报告会交流资料试论陆羽《茶经》在国学中的地位天门市陆羽研究会 肖孔斌国学经典是蕴藏中国智慧的宝库。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当代文化中的精华相融的学术精髓。历代学者都是把儒家经典置于国学的主导地位。陆羽所著《茶经》是一部融儒、释、道于一体、汇技、艺、术为一炉的经典著作。古往今来,都没有把《茶经》放在国学的重要位置上,对此,笔者颇为费解。首先,国学从学科分,历代学者把《茶经》放在“杂学”之中。明代李维桢(1547-1626):隆庆二年(1568)进士,由庶吉士授修编、修撰,又迁陕西右参议,提学副使,布政史

2、,南京大仆卿,后经太常卿董其昌推荐,召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晋爵太子太保。其文章“弘肆有才气”、“碑版之文,照耀四海”、“负重名垂四十年”。这位掌管礼仪经典的高官,在为桑苎庐藏版《陆子茶经》重刻作序中言道:“蓋茶名见於《尔雅》,而《神农食经》、毕佗《食论》、壶居士《食志》,桐君及陶宏景《録》、《魏王花木志》胥载之,然不专茶也。晋杜育《芪赋》,唐顾况《茶论》、然不专称经也;韩栩《谢茶啟》云:吴主礼贤置茗,晋人爱分烹茶,其时赐已千五百串。常鲁使西番,番人以诸方产示之,茶之用已广,然不居功也。其笔诸书,而尊为经,而人又以功归之,实自鸿

3、渐始。夫杨子云,王文中,一代大儒、《法言》、《中说》自可鼓吹六经,而以拟经之故,为世诟病。鸿渐品茶小技,与经相提而论,人安得无异议?故溺其好者,谓穷《春秋》,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称引并於禹稷。而鄙其事者,使与傭保杂作,不具宾主礼。”此序8揭露了明代茗人对陆羽《茶经》视之为“小技”,“慵保杂作”,人安得无异议?“不具宾主礼”等等。史称“东方文化金字塔”的《四库全书》分为四部,即:经、史、子、集,把儒家经典之作基本上都放在“经部”,而把陆羽《茶经》放在子部第九类的《谱录类》中。《谱录类》又分三属,即器物之属,饮馔之属,草木禽鱼之属,而陆

4、羽《茶经》又列在“饮馔之属”内。在这一属中,列了《茶经》、《茶录》、《品茶要录》、《宣和北苑茶录》、《东溪试茶录》、《续茶经》、《煎茶水记》、《北山酒经》、《酒谱》、《糖酒谱》等书目。在《四库全书》总书目中,把陆羽《茶经》列入了无关宏旨的杂碎堆中。从现代国学课程编排上看,把陆羽《茶经》排在《天道篇》中的“科技智慧”子目之中,放在《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之后,也只是把《茶经》列入“技”类而已。综上所述,陆羽所著《茶经》,无论是在封建士大夫眼中,还是在现代,在“国学”中的地位显然是不高的。到底如何评价陆羽《茶经》在“国学”中的地位,这是研究

5、“陆学”和《茶经》的文人学者所关注的一大课题。笔者试图就这一问题浅谈一管之见,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目的。陆羽所著《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茶叶百科全书。《茶经》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茶经》不仅仅是一部介绍茶树的起源、特性、产地、品质、历史,茶具以及茶的加工技术和饮用方法的科学专著,也不仅仅是一部传播茶文化,茶叶科学知识,普及饮茶习俗,推动茶叶生产的杰出著作,它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学”宝库的经典之作。一、《茶经》是一部以茶论道的经典之作8陆羽为什么要写《茶经》?难道他仅仅是为了介绍一般的茶叶知识,煮茶、饮茶技艺吗?不是的。他写《茶

6、经》的真正目的,是想“以茶论道”,阐发自己对社会,对人生价值,伦理道德的一些看法,而把这些深刻的道理隐匿在茶事之中。正如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黄志标在他所写的《陆羽〈茶经〉基于思想体系上价值观意义上的探究》一文中所言:“陆羽是在感受了社会动荡与不安之后,为自己寻求理想的精神寄托,对理想中的社会与人该如何生活所作的思索与求解,并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合乎人性,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是什么?可理解为通过日常生活而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茶道精神可与此相联系而 展开联想的社会生活坐标系,《茶经》是他作为知识分子对社会与民生关心的实际行动与具体表现。陆羽所特别

7、看重茶,不仅仅是他随遇而安的需要,还是融物质与精神,务实而灵动的载体,同时也可以承载人们的向往。”陆羽在其《茶经》中,通过“以茶论道”,将儒家思想之核心——“仁义”、“中庸”、“和谐”、“道德”融于茶事之中,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精神的培育和人格的创造。《茶经》中的“仁义”思想。孔子曰:“何事于仁,必有圣乎。”“仁义”思想成为整个封建统治者的核心思想,成为构筑中国式的“伦理——社会——政治”学说的奠基石。《茶经七之事》中引用了《异苑》中的一个典故来倡导“仁义”之举。这个典故是说“郯县陈务妻,少与二子寡居,好饮茶茗。以宅中有古冢,每饮,辄先祀

8、之。二子患之曰:‘古冢何知?徒以劳意’。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其夜,梦一人云:‘吾止此冢三百余年,卿二子恒欲见毁,赖相保护,又享吾佳茗,虽泉壤朽骨,岂忘翳桑之报’。及晓,于庭中获钱十万,似久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