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的探索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的探索

ID:32198993

大小:64.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1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的探索_第1页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的探索_第2页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的探索_第3页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的探索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各地都曾化了不少功夫,也先后取得了成绩,许多项目被批准列入了遗产名录。其实申报只是序幕,大戏应该是后面的保护和传承。如何使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传承下去才是申遗的根本目的。       一、传承的理性认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复杂性。从申报文本中可知,既要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又是频临失传亟需抢救的项目。       1、多方位的传承       要具有上述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就不是一个单项的传承,要传承历史、传承文化、传承艺术,这些传承虽然有相关联的方面,但毕竟是各有其特色的,需

2、要一一传承,并不是容易的事。传承历史,起码要对其历史有全面的了解,并分析其历史形成的诸方面原因,以便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分析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以利于今后的传承。传承文化,要对项目自身的文化进行研究,有何特色,是怎样形成的、演变的,含有什么样的文化特质。传承艺术,要对项目艺术特色进行分析研究,与其他姐妹艺术进行比较,思索如何传承和发扬光大。对这些基本的传承都要有个理性认识,才能真正做好保护和传承,才能传承和创新。这是个系统工程。       比如,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历史起源最迟于明代,发展于清雍正、乾隆年间。根据传世实物来看,有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刻印的《皇明一

3、统地理图》,万历二十五年(1597)刻印的《寿星图》,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刻印的《姑苏阊门图》、《三百六十行》,乾隆五年(1740)印制的《姑苏万年桥》等,以反映苏州市井生活的作品居多,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被称为“姑苏版”年画,得到广泛流传。       木版年画离不开绘画与刻版。苏州自晋代以来即是绘画人才辈出,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直接影响到年画的墨线版;明代形成的“吴门画派”,为年画的绘制奠定了传统绘画的基础,据传桃花坞木版年画《风流绝畅图》即是翻刻唐寅原画所作。至于刻版,早在宋代苏州刻书业曾盛极一时,有官刻、坊刻、私刻三类刻版业,明代苏州“书肄之胜,比于京师”,民间

4、书坊四十余家,刻工数百人,而且质量好,“其精,吴为最”,万历年间所制《古今画谱》等,并有戏曲昆剧、绣像小说的勃兴,作为插图的木刻画和雕版技术更见精进,都为桃花坞木版年画积蓄提供了丰厚的技术力量。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是构图丰满,色彩鲜艳,造型夸张,线条劲健,一版一色,彩色套印。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并在演进过程中渐变。       在清雍正、乾隆年间至鸦片战争之前的一段时间内,清雅细秀、构图复杂是其主要特色,风景年画尤具独创性。一是仿古,无论是题材选择、色彩运用、手法处理,均悉心摹仿宋、元、明以来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继承中国民族卷轴画的传统形式,具有木刻

5、风格,如《寿星图》、《美女图》等。二是仿西洋绘画,线条排列细密匀正,强调透视,讲究明暗,模仿铜版画效果。一些年画甚至刻上“仿泰西笔法”,以示新意。这些年画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地,受到各界人士的青睐。如《姑苏阊门图》、《三百六十行》、《百子图》等。同治、光绪以后,桃花坞木版年画的销售对象转向以农民为主,从内容到形式,多方面适应农村生产、生活习俗、居室环境的需要,成为地地道道的为农民所喜闻乐见的装饰品,风格特色也随之表现出鲜明的乡土气息。这一段时期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特色是:题材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如耕织农事的《春牛图》;反映时事新闻和地方特点的《长门捷报》、《姑苏玄妙观》;还有多种形

6、式的戏文历史故事、民间传说、闺房秀女、儿童娃娃等。构图丰满而不壅塞,稳重而不呆板,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和趣味性。       清末民初,这一时期苏沪书画家受到新思维影响,结合时事创作了一批深受市民喜欢的时事新闻或新事物,还有结合上海洋场所需的年画,如特为沪宁铁路苏州火车站开通赶制的年画《苏州铁路火轮车公司开往吴淞》。由于西方石版印刷输入我国,新版月份牌年画、胶版年画盛行起来,如胶版年画《东洋赤佬》,这些都对传统木刻年画有所冲击,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市场逐步缩小,销售主要转向广大农村。年画铺除了将一些旧版翻刻印刷外,以门神、灶君等为主要大宗商品。由于农村需求量大,且追求价格低廉,所以印

7、工常在年节前赶印年画,以至出现画面粗糙,套色相叠的现象,有的木版由于连续浸在颜料中印刷,木料泛涨,印纸也未等稍干即套印,所以颜色更有模糊不清的,影响了苏州年画优质雅致的声誉,但也形成了年画新的装饰意趣。这是更为深入民间、更加民俗化了普及性年画,是年画作者始料所未及的艺术新效果。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继承了明代一版一色的套印方法。一幅年画作品,从构思创稿到完成,必须经过画稿、刻版、套印主要三道工序,个别还需人工着色、敷粉、扫金、扫银和装裱等手续,工序繁多复杂,是一门独特的手工技艺。所以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