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和诸葛亮人物形象比较分析

司马懿和诸葛亮人物形象比较分析

ID:32200463

大小:60.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1

司马懿和诸葛亮人物形象比较分析_第1页
司马懿和诸葛亮人物形象比较分析_第2页
司马懿和诸葛亮人物形象比较分析_第3页
司马懿和诸葛亮人物形象比较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司马懿和诸葛亮人物形象比较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司马懿和诸葛亮人物形象对比分析邵江婷文学阅读与教育专业20090519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中起着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两人在历史上的形象却截然不同。一.性格不同司马懿生性残忍、毒辣,看重权术。曹操生前就曾警告过曹丕“司马懿非人宦也,有狼顾像,必预汝家事”。太尉华歆也曾进言于魏帝:“先时太祖武皇帝尝谓臣日: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患。”历史也正如曹操所预想的那样进行,在齐王即位之初,朝廷大权均掌握在曹爽手中,司马懿虽然同受明帝的遗诏辅翼幼主,却被排斥于政权之外。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并未就此罢休,他托病蛰伏了十年,突然而起,司马懿先用狡

2、诈的手段两次派人诱骗曹爽:“太傅无他事,只是削汝兵权而已。”“吾与蒋济指洛水为誓,只因兵权之事,别无他意。”等曹爽交出兵权,凶残面目暴露无遗,当即翦除曹爽党羽,接着又翦除曹爽一族,“押着曹爽兄弟三人并一千人犯,皆斩于市曹,灭其三族;其家产财物,尽抄入库。"最终掌握了大权,为司马篡权创造了重要的条件。相比之下,诸葛亮则生性淡泊,注重信义。诸葛亮正如他其门上之对联所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虽然在事实上,他的行为与这句话有矛盾之处,在《三国志》中曾记述诸葛亮“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而管仲和乐毅,一个是辅佐齐桓公成为一代霸主的政治家,一个是辅佐燕昭王迅速崛起的军事

3、家,从而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的内心是非常渴望建立一番功业的。可是与司马懿相比,他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只是良臣贤相。在深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情后,他也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为的只是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也是不忘刘备之恩,尽心尽力辅佐刘禅,明知他不是一个贤主。这样的选择都是因为,在诸葛亮心中,功利和信义相比,信义远远超过功利。这些也直接导致了他人生的悲剧。一.人生遭遇不同同样是身为人臣,同样是才华横溢,但是两人的遭遇却截然不同。司马懿在动乱的三国时代,选择了曹魏集团,可是曹魏集团的第一个领导者曹操却是一个既爱才又妒才,既用人又疑人的统治者。对于司马懿也同样如此,他深知司马懿的才华,

4、既想用他也疑他,最后到了与处之而后快的地步。这时的司马懿不得不韬光隐晦,明哲保身。到了曹丕,虽然得到了重用,但是面对曹丕的好大喜功,爱征战杀伐,他不爱显露自己的军事才华。到了曹睿,司马懿也是时时受到曹氏家族的排挤,多次被剥夺军权。到了曹方,曹爽害怕司马家族终有一天会垄断朝政,于是用欲抑先扬之术,敬事司马懿如父,推举他为“太傅”,外示尊崇,而实则夺了他的军政大权。司马懿处空名而无实权,一晃就是10年。在这10年里,他处处示弱,隐忍不发,静观其变。果然,曹爽志得意满之后走向了狂悖与淫慢。他作威作福,秽政横行,以致大臣离心、物议沸腾。这时司马懿才抓住机会,突然作起,翦除了曹氏异己。为自己以后夺取

5、政权奠定了基础。而诸葛亮在这一方面也是截然不同。他一开始就受到刘备三顾茅庐的诚心邀请。等到出山,他就被刘备委以军师重任,得到刘备的赏识和重用。刘备曾对关羽、张飞说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当刘备白帝城重病,他把刘禅托与诸葛亮,并让刘禅视诸葛亮为义父。刘备死后,刘禅更是依靠诸葛亮,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军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懿在他的仕途当中,是在不断的排挤也压迫中求得生存,最后依靠自己的隐忍和韬光养晦、明哲保身,最终才走向了权利的高峰。而诸葛亮深受刘备赏识、重用之恩,作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他,为

6、报答这份恩情,最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走向了另一个结局。一.军事弱点不同诸葛亮、司马懿都是三国时代杰出的军事家,在军事才能上,两人都不相上下。但是两人在军事方面的弱点,却是各有侧重。司马懿猜忌心非常重,很明显的例子就是空城计。虽然空城计是司马懿各个方面的因素导致的,但是与司马懿自身的猜忌心不可分离,我想如果诸葛亮不是知道司马懿猜忌心严重,我想他是不会打开城门,来这么一次名扬古今的“空城计”。从空城计中,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诸葛亮在军事上的谨慎行事。诸葛亮是一个处事非常谨慎的一个人,最为代表性的一次事件就是魏延献子午谷奇谋。诸葛亮嫌魏延之谋过于冒险而不肯用,他选择稳打稳扎的方式进兵。在取得

7、南安、天水、安定三城后,却又没有乘胜进军,而是整顿军马,尽提汉中之兵,前出祁山,兵临渭水之西。诸葛亮不愿乘胜追击,就在于此时蜀军兵力较少,他不敢冒进。所以他选择停下来整顿军马,再提大兵进发。毛宗岗在第10回回评中写道:“魏延子午谷之谋,未尝不善,武侯以为危计而不用,盖逆知天意之不可回,而不欲行险以争之耳。”夹评中又说:“此亦韩信暗渡陈仓之计,惜孔明之不用也。”“武侯只是小心,不肯放胆。”再次指出诸葛亮用兵的谨慎小心。魏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