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

扬州市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

ID:32215429

大小:3.14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2-01

扬州市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_第1页
扬州市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_第2页
扬州市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_第3页
扬州市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_第4页
扬州市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扬州市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学校119所,其中本科院校44所,专科层次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75所。高职院校数在江苏省整个高等学校中的比重己达63%。而江苏省的扬州市场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一座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改革开发以来扬州职业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32所职业教育院校,其中中职(技工院校)29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3所。在校学生约为14万人左右。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扬州己形成了以扬州职业大学、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的职教体系。2009年,扬州这三所高职院校的计划招生数为:12727人,这占了江

2、苏省计划招生数的6.67%。④截至目前,江苏省只有扬州、盐城、连云港、宿迁四市没有一所国家或省级示范高等职业学校。另外在扬州高职教育中,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或省级教学成果,省级科技进步奖也是少之又少。这就说明了扬州的高职教育办学特色还不明显,教学和科研成果不够理想。江苏省是一个职教大省,而扬州的职教水平在全省也只是处于中下游的地位,因此,研究扬州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比较具有代表性。1.1.2研究意义占了高等教育里“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在促进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衡量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

3、就成为关心高职教育发展的社会各层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研究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一研究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对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本论文通过对于全国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以及以扬州高职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的调查为依据,根据美国、德国和日本3个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成功的经验,提出了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国家和当地政府应充分支持,发挥作用;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应清醒认识,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充分把握就业机会。同时,通过研究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可以借

4、助其中反馈的信息,为国家和政府部门制定法律和政策时提供参考,为关心职业教育的各方各面提供数据和资料。二研究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的现实意义(1)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于80年代,现正处在中间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很多地方还处于摸索和借鉴的阶段。因此研究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有利于完善高职教育的外部环境,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职业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2)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促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实行相应的政策上的倾斜,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证社会和谐。(3)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可以促进高职院校进行

5、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就业指导,扩大学校声誉,为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参见王武林:《关于扬州高职教育发展对策的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u月下,第20贞沈洁:扬州市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3(4)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了解到国家政策以及社会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动态,高职院校毕业生可以另辟蹊径,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创业。1.2文献综述1.2.1国外研究文献综述国外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奈尔.奥黑格林(NiallO,Higgins,2002)等学者,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以及成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主要是从需求、供给及匹配三个角度。提出了毕业生就业应该

6、从需求供给及匹配角度进行理论构架,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同时受到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影响,大学生就业情况取决于:能提供给大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与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是否成正比。同时对于毕业生的失业又进行了分析,失业除了受市场调控之外,还受就业意愿与就业能力的影响。另外,最早提出了,市场信息发布的不对称性,与就业服务的滞后性,也是引起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因素之一。①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皮奥里(M.J.Piorel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社会的劳动力市场可以划分为第一劳动力市场和第二劳动力市场。第一市场的待遇较好,劳动环境也较好,同时工作较有保障,并且就j世前景也较看好;第二市场的待遇较差,劳动

7、环境也差强人意,工作也不够稳定。由于第一劳动力市场和第二劳动力市场的差别,会导致,第一劳动力市场就业的人员即使失业,也不愿意在第二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机会,就造成了“自愿性失业”。这对于我国既有“技工荒”,又有“就业难”并存的现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分析;同时,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对于“充分就业”也做出了自己的定义,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这对于衡量高职毕业生就业满意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关系来看,要保证高职生的充分就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