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大学语文-杜甫.ppt

【5A版】大学语文-杜甫.ppt

ID:32229468

大小:1.30 MB

页数:64页

时间:2019-02-01

【5A版】大学语文-杜甫.ppt_第1页
【5A版】大学语文-杜甫.ppt_第2页
【5A版】大学语文-杜甫.ppt_第3页
【5A版】大学语文-杜甫.ppt_第4页
【5A版】大学语文-杜甫.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5A版】大学语文-杜甫.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阐释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壮游时期(712—745)(35岁前)困守长安(746—755)(35岁—44岁)陷贼与为官(756—759)(45—48岁)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8—59岁)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被称为“诗史”。他诸体兼备,无体不工,沉郁顿挫,律切精深,被后世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的诗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

2、字》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杜诗内容博大精深,安史之乱前后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都在他的诗中得到广泛而深刻的反映他的诗歌堪称唐朝由盛而衰的诗史,又有同时的史书所不及者。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忧念时局,关心社稷,是杜甫爱国思想的突出表现描绘山水,题画咏物咏物诗继承了托物言志的传统,并有所发展。杜甫还有一些咏物诗讽谕时事,揭露诛求。爱子心切,伉俪情笃,友朋谊深1.“沉郁顿挫”首先,与诗人的性格遭际有关。其次,与杜甫的审美理想有关。善用典型化的方法,从众多的事物中选取最有代表性者。追求宏观的惊世骇俗与微

3、观的毫发无爽相统一的审美效果。4.寓意深远,表达一波三折。5.以议论为诗,杜诗众体皆备,但七律成就尤高。语不惊人死不休,开词句锤炼风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杜甫《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孤灯然客梦,寒杵捣乡愁。——岑参《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湘灵鼓瑟》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寄》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秦观《满庭芳》绿情红意两逢迎,扶春来远林。——洪荼《阮郎归》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齐己《咏早梅》,郑谷改

4、为“一枝”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崔道融《溪前遇雨》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再过吴江)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解题:此诗的诗眼是“哀”字,主要描写作者身陷叛军之中,春日独自潜行于

5、曲江,有感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生离死别之事,遂发出的哀伤之音。可分成三层。第一层:写诗人潜行曲江,目睹长安沦陷后的衰败景象,内心无限哀伤与悲痛。第二层:用追叙的手法极写昔日曲江之繁盛与杨贵妃的骄奢淫逸的生活。诗歌以乐衬哀。第三层:写诗人在曲江头产生的感慨。前四句直接承继第二层,感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后四句总结全篇,写杜甫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杜甫的《哀江头》,实际是借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悲剧,来抒发自己国破家亡的巨恸。“哀”字是全诗的灵魂,以乐衬哀。诗歌的结构安排,跌宕起伏,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意境深邃的特点。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

6、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肃宗乾元元年(758),杜甫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冬赴洛阳,二年春从洛阳回华州,途中遇老友卫八处士,久别重逢,抚今追昔,感慨万千,遂赋此诗以赠。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一别二十年的老友在战争乱离中忽然相见,乍惊乍喜,如梦如幻,“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真有九死一生之感。思想内容烛下相看,鬓发俱苍

7、,询问旧友,半死为鬼,真是可悲可叹。眼前所见,昔日小友,今已儿女成行,且极懂礼貌;旧交情真,倾其所有,盛情款待,又令人可喜可感。久别重逢,悲喜交集,谊厚情深,十觞不醉。但想到明日相别,后会无期,又不禁凄然茫然。娓娓叙来平易真切质朴无华生动自然艺术特色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此诗作于至德元载(756)八月初陷贼时。本年五月,杜甫携家避难鄜州。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八月,杜甫闻讯只身奔赴行在,中途为叛军所执,拘于长安。诗即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诗写离乱中两地相思,构思新奇,情

8、真意切,明白如话,深婉动人,真可谓天下第一等情诗。点题,不从自己落墨,而是从对方着笔,透露出亲人之间的思念之情。“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紧扣上联的“独”字,更进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