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复习纲要3必修1第三、四单元

会考复习纲要3必修1第三、四单元

ID:32268607

大小:58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2

会考复习纲要3必修1第三、四单元_第1页
会考复习纲要3必修1第三、四单元_第2页
会考复习纲要3必修1第三、四单元_第3页
会考复习纲要3必修1第三、四单元_第4页
资源描述:

《会考复习纲要3必修1第三、四单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年高一地理会考复习纲要3必修1第三、四单元第三单元:▲考点1:①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a)②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突变对地球生物生存的威胁(b)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生命出现以前---_________演化过程生命出现以后---___________,即生物演化极其活跃。环境变迁与物种灭绝两次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________末期60%以下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________末期_______灭绝;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考点2:①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a)②

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b)1、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也是地理环境的要素之一。B、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C、人类具有意识和智慧,因而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造总是使之朝良性发展。D、只要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可以根据需要对自然环境随意改造。2、各国经济结构变化沿海低地被淹全球变暖根据事物的联系把下列内容前的代号填入图中适当位置。A、CO2含量增多;B、两极冰川融化;C、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D、海平面上升;E、全球降水、干湿状况变化;F海水膨胀G毁林▲考点3: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

3、义(b)②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b)3、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致使水土流失严重,体现了()A.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一致B.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C.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4、右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后完成:(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特点;箭头反映出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系是和。各要素间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循环名称是:、、、。(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考点4、5:①影响土壤发育

4、的主要因素(a)②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性状的作用(b)③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b)(1)影响土壤形成和发育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是土壤形成中最活跃的因素。成土母质与土壤是土壤的_______________;是土壤形成的_____基础和植物____________的最初来源;对土壤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气候与土壤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______和_______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

5、度。还通过影响岩石______过程、外力地貌形态及动植物和微生物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与发育。生物与土壤是土壤__________的来源;土壤的_____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________作用于土壤。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____________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45.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寒冷条件下,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少B.温暖湿润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C.温暖湿润条件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多D.高温多雨条件下,土壤多呈现碱性6.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土壤的原因是(  )A..地表疏松

6、物质的迁移速度快B.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C.光热条件太差D.水分条件太差7.土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与工农业生产关系都很密切B.土壤退化与人类不合理的耕作经营活动无关C.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有关D.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的资源,无论如何利用都不会损耗其肥力8、各种成土因素中,比较稳定的因素是①母质②生物③气候④地形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下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方式,正确的是()A.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将森林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产量B.在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林果业C.在河西走廊退耕还牧,进行合理放牧D

7、.在山西省大力开办小煤窑,提高村民收入▲考点6、7、8:①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现象(b)②地球表层地域分异的四种基本规律(b)③产生地表不同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b)④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其特征(a)纬度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________从低纬向高纬逐渐_______。更替、延伸方向随_____度变化而更替;沿___线方向延伸。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_______条件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更替、延伸方向沿____度变化方向而更替;沿___线方向延伸。垂直分异规律形成原因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