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题意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培养问题意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ID:32270916

大小:5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2-02

培养问题意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_第1页
培养问题意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_第2页
培养问题意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_第3页
培养问题意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_第4页
培养问题意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养问题意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培养问题意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河东实验小学朱广英摘要: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问题由学生提出,也应由学生解决,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质疑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其次思疑推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形成;然后释疑使阅读理性升华、拓宽学习领域。在自主阅读中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来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智能结构的形成,主要依靠他们自己独立的

2、学习和群体的合作探究,从而使他们掌握终身学习的方式。宋代学者朱熹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长期以来,传统教学的弊端在于: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以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识记课堂传授的知识当作唯一的任务,严重地压抑了个性,束缚了思维,无形中堵塞了创新的源头。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4学生学习的

3、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提出,也应由学生解决,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独立和协作的交流探究活动,使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智能结构的形成,主要依靠他们自己独立的学习和群体的合作互助,从而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一、质疑激活学生的主动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非常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究,

4、不断发现客体新知不断改进已有认识和经验。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是探究活动的动力,也是激活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1、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问”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心灵封闭,无创造性可言。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积极主动的课堂,为学生创造主动“思考”的环境,让学生“敢问”14。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乐其学。课堂上敢于质疑的往往是成绩好的或是成绩差的,而大多数学生却都保持沉默。不是他不能发现问题,而是没有提出问题的勇气。他们怕自己提的问题不好

5、,招来同学们的嘲笑。此时,教师要呵护学生的“问题意识”,要面带微笑,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都持肯定的态度,决不露出嘲讽不懈之意,否则刚刚建立起的一点信心和勇气将消失殆尽。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没有等级的空间里畅所欲言,有助于彼此擦出智慧的火花。2、培养质疑的兴趣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获得了言论自由,特别是得到问的自由,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爱因斯坦认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新课标》中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贵质疑”,思维往往是以矛盾为序端展开的。读中生疑既是阅读思维的过程,也是阅读思维的结果,读中质疑是阅读过程中个体的一种心理需求、也是阅读中一种交际需要。有了疑难

6、就是成功的一半,知大疑则大进,知小疑则小进,不知疑则不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促进其思维的灵动。⑴培养质疑兴趣的策略①创设情境,激发质疑兴趣。教师要激趣引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冲动。主动质疑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出于自身的需要,只有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教师的引领要精心设计,强调能激发起学生的质疑兴趣和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心理需要。②畅所欲言,激发质疑兴趣。畅所欲言,张扬个性会触动他们的潜能去思考去质疑。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一个学生质疑:“我们都有父母,为什么作者说‘那天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难得?’”1

7、4这个学生的问题提得太笼统,因而教师在肯定他认真读书、积极动脑的同时,请全班同学细读这句话,说:“看了这句话谁还能提出更多的问题?”此时,有许多同学说:“我能提两个问题!”“我能提三个!”我又来到刚刚提问的同学面前,说“现在,你能说说你的问题吗?”他果真提出了另外的问题:“父亲不在家,会在哪呢?”“为什么天色不好,父亲也来了?”“父亲来了就来了,作者为什么加个‘也’字?”“父亲是为了吃花生吗?”这样,学生畅所欲言,有助于学生形成敏锐的问题意识,让他们抓住自己的疑惑“打破沙锅问到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