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3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3

ID:32287522

大小:37.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2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3_第1页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3_第2页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3_第3页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3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复习题1、我国诗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以什么为标志?(《诗经》)2、请说出“建安七子”中的三位诗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3、屈原的代表诗作是什么?(《离骚》)4、“十五国风”是指《诗经》里面的哪部份作品?(《风》)5、《诗经》的第一首诗名叫什么?(《关雎》)11、“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曰:‘思无邪’”这是谁对《诗经》的评价?(孔子)12、请背诵一下孟浩然的诗《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3、请背诵一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4、请解释一下<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

2、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徵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15、请解释一下诗歌史上的“盛唐现象”?(“安史之乱”以前,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安史之乱”以后,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峰並峙,诗歌出现了大繁荣的景象.史家成为”盛唐气象”。)16、请说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远,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是谁的诗.(王昌龄)17、请说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

3、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谁的诗?(王之涣)18、请续上王之涣”白云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9、请续上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后两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20、请写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1、请续出刘禹锡<乌衣巷>的后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2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哪位诗人的作品?(杜甫)23、杜甫的诗名“三吏”是哪“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24、请背诵唐朝诗人孟郊的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4、,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25、请背诵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26、请说出“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27、填空: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29、李白被称为诗(仙)。30、说出唐代诗歌山水田园诗派的两个代表。(王维、孟浩然)说出唐代诗歌边塞诗派的两个代表。(高适、岑参)3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谁的诗句?(王安石)3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谁的诗句?(苏轼)3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谁的诗句?(苏轼)3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

5、谁的诗句?(杨万里)35、“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谁的诗句?(朱熹)36、“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是谁的诗句?(朱熹)37、“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谁的诗句?(叶绍翁)38、宋词豪放派的代表是不是苏轼?如果是,请举出其豪放特点的词一首。(是,《念奴娇·赤壁怀古》)39、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是谁?(李清照)40、宋代成就最高的诗人是谁?(陆游)41、请说出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轼,苏辙,苏洵,曾巩)42、清人郑板桥写诗是不是以咏竹见长?如果是,请举出他的一首咏竹诗。(是。例如《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

6、南西北风)4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哪本书籍?(《易经》)44、“上善若水”是哪本古籍里的话,它的作者是谁?(《道德经》老子)4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哪本古籍里的话,作者是谁?(《礼记》孔子)46、“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也。”是谁的话?(孟子)47、“己所不欲,则勿施与人”是哪位古人的话?(孔子)48、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仁爱)49、“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是谁说的话?(孟子)5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谁说的?(孟子)5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苦气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7、。。。。”这是谁说的话?(孟子)52、“有容,德乃大”出自哪本古籍?(《尚书》)5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哪里?(《中庸》)54、“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此话出自哪里?(《孙子兵法》)55.古人称“咫尺之书”是指什么?”(书信)56.古人说的“文房四宝”是指什么?(笔、墨、纸、砚)57.古人称的“家父”家母“是指谁?(对别人称自己的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