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

ID:12538983

大小:88.7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8-07-17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_第1页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_第2页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_第3页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_第4页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传说】1.盘古民间神话传说人物。最早见于三国时代吴国徐整著的《三五历纪》,盘古化万物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人任昉所作的《述异记》,最早形象见于《广博物志》和《乩仙天地判说》为龙首蛇身、人面蛇身。2.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造人,炼石补天。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3.伏羲伏羲,又称青帝,五天帝之一,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4.神农氏神农氏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作为五氏出现的最后一位神祇,他的出现以后,结束了一个饥荒的时代。因以农业为主,他的部落称神农部落。据传说,他亲尝百草,以辨别药物作用,并以此撰写了人类最早的著作《神农本草经》、教人种植五谷、豢养家畜,使中国汉族农业社会结构完成。5.黄帝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6.炎帝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华人(不仅汉 族)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7.祝融祝融,古代传说中的火神。祝融是楚国社会公认的楚国始祖,也是炎帝的火师。祝融八姓: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史书成为“祝融八姓”。8.共工中国上古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国古代奇书《山海经》中记载,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没有成功而愤怒的撞向天柱不周山。9.《搜神记》《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的故事小说集,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作者是东晋史学家干宝。【神兽】1.龙《辞源》云“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龙的典型形象是两个杈角、长须、蛇身、四足、鳞片满身,也可以说是马面、狗鼻、牛嘴、鹿角、蛇身、鹰爪、鱼鳞、狮尾、虾须。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所有炎黄子孙都称为“龙的传人”。位居“四灵”之首。2.龙生九子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后多用来比喻同胞兄弟的良莠不齐。民间对龙生九子说法各异,影响较大的一种说法是:大儿囚牛,平生好音乐;二儿睚眦,平生好杀;老三嘲风,平生好冒险;老四蒲牢,平生好鸣;老五狻猊,平生好坐;老六赑屃,平生好负重;老七狴犴,平生好讼;老八负屃,平生好文;老九螭吻,平生好吞火。3.凤凰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与龙同为汉族民族图腾。凤凰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总称为凤凰,常用来象征祥瑞。 4.麒麟麒麟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传统神兽,性情温和,传说能活两千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四瑞兽之一,被称为圣兽王。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古人把雄性称麒,雌性称麟。5.饕餮饕餮,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兽,最大的特点就是贪吃。《辞海》中记载:“饕餮是传说中的贪食恶兽,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传说中的“四凶兽”之一。6.浑沌中国汉族古代神话四大凶兽之一。《山海经》描绘曰: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7.獬豸獬豸,又称解廌或解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是勇猛、公正的象征。8.貔貅貔貅,又称“辟邪、天禄”,是中国古书记载和汉族民间神话传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貔貅有嘴无肛,能吞万物而不泄,只进不出、神通特异,故有招财进宝、吸纳四方之财的寓意,同时也有赶走邪气、带来好运的作用。9.四灵《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麟为百兽之长,凤为百禽之长,龟为百介之长,龙为百鳞之长。【礼制】1.封禅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封禅,最早出现于《管子·封禅篇》。封禅仪式在中岳嵩山和东岳泰山中都曾举行过,但以泰山的次数多且影响大而出名。2.五礼古代汉族礼仪总称,始于西周。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吉礼: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凶礼: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军礼: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宾礼: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嘉礼: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3.六礼六礼,汉族婚姻仪礼,自周朝确立。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4.冠礼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经书记载,实行于周代。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5.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期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予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称为“丁忧”,源于汉代。【民俗】1.人日人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2.七夕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发源于中 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3.祭灶祭灶是一项在汉族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灶神上天,报告人间功过,定人祸福。因此,南北习俗均与腊月二十三晚上奉祀灶君,焚香祀送。4.守岁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5.门神门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作为道教和汉族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汉族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唐代流行门神为钟馗,现在常说的门神是:秦琼,尉迟恭。6.“五”中国传统习惯用“五”代表齐全,比如“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彩”青黄赤白黑,“五常”仁义礼智信,“五方”东西南北中,“五谷”稻黍稷麦豆,“五官”耳眼鼻口身,“五音”宫商角徵羽,“五味”酸甜苦辣咸。7.饺子饺子是受中国汉族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是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相传是中国东汉南阳“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在中国许多省市也有冬至吃饺子的习惯。8.月饼月饼是深受中国各族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特色食品,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中秋节这一天是必食之品。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9.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汉族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的风俗。【节庆】1.元旦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天文专家表示,“元旦”一词系中国“土产”,在中国农历中已沿用4000多年,但现行公历“元旦”为1949年所定。2.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同时也是最富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的节日,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在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都是非常传统重要的节日。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是几项重要的元宵节民间习俗。4.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5.端午节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 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1.6.中元节中元节,俗称鬼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1.7.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而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8.重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又称重九节,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器物】3.1.礼器礼器是古代汉族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用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4.2.食器 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簋,形似大碗。簠,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1.3.酒器酒器指用来盛酒用的器具。在我国古代,酿酒业的发展,使得各种不同类型的酒具应运而生,古代酒器就其用途,分为贮酒器、盛酒器和饮酒器三类。在商代时,由于青铜器制作技术的提高,我国的青铜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青铜酒器主要有爵、角、觚、觯、斝、尊、壶、卣、方彝、枓、勺、禁等。【称谓】1.1.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所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2.2.泰斗泰斗,“泰山北斗”的简称。一般用来称颂的高望重的,因其卓越的成就、精深的修养而为众人敬仰的杰出人物。3.3.年龄金钗之年:女子12岁豆蔻之年:女子13-14岁舞勺之年:男子13-15岁舞象之年:男子15-20岁碧玉年华:女子16岁桃李年华:女子20岁花信年华:女子24岁而立之年:人到30岁不惑之年:40岁的代称知命之年:50岁的代称4.4.长寿雅称 自古以来,人们把人的首年大体分为上、中、下“三寿”:上寿指90岁以上;中寿指80岁以上;下寿指70岁以上。60岁称为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乡之年;70岁称为古稀之年、杖国之年、悬车之年;80岁称为杖朝之年;100岁称为期颐之年。1.5.交友总角之交:幼年时期就相认的朋友;竹马之交: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布衣之交:指平民之间的交往、友谊;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杵臼之交:比喻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份;车笠之交:指不以贵贱而异的朋友;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忘年之交:指年龄、辈分差别大的人所结成的深厚友谊。1.6.排行古时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常用:伯、仲、叔、季表示。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科举】2.1.科举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公元605年(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1905年(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3.2.院试院试是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的一种考试,也叫章试。各地考生在县或府里参加考试,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考取者称生员,俗称秀才或相公。4.3.乡试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中式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1.4.会试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1.5.殿试殿试,为宋(金)、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廷对”,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唐高宗创制,但尚未成定制,宋代始为常制。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2.6.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3.7.国子监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中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4.8.“连中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天文】5.1.金星金星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二颗。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中国古代称之为长庚、启明、太白或太白金星。6.2.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这里的七月是指夏历的七月,也就是今天农历的七月,大致相当于公历的八月;“火”是指大火星,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因而“七月流火”是指:天气变凉的信号。1.3.环形山古代天文学家在给月球上的山起名字时,规定了月球上的山用地球上的山名,月球上的环形山用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与思想家的名字来命名。月球背面的环形山中,有四座分别以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名字命名:石申环形山、张衡环形山、祖冲之环形山和郭守敬环形山。另外还有万户环形山、高平子环形山。1.4.正朔一年第一天开始的时候。正和朔分别为一年和一月的开始。2.5.岁星也就是木星,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因在黄道带里岁行一次(每年经过一个星次)而得名。3.6.辰星也就是水星,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在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体积和质量最小。4.7.四象四象,用于表示天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星象,即东方苍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5.8.登封观星台登封观星台,在河南省登封县城东南,北望中岳嵩山,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观测建筑。6.9.哈雷彗星记载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1.10.《甘石星经》《甘石星经》是古代汉族天文学专著和观测记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著作之一。在长期观测天象的基础上,战国时期甘德、石申(一名石申夫)各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甘石星经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2.11.太阳黑子记录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中国公元前140年前后成书的《淮南子》中记载的:“日中有踆乌。”《汉书·五行志》中对前28年出现的黑子记载则更为详细:“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3.12.日食记录《尚书》记载了公元前2137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历法】4.1.天干地支天干地支简称干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古代历法纪年。5.2.计时古代计时单位:时、刻、更、点。时: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时辰的起点是午夜。刻:古代使用漏壶计时。大约西周之前,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00刻。“百刻制”是我国最古老、使用时间最长的计时制。更:一夜分为五更,一更为一个时辰。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点:古代使用铜壶滴漏计时,一更分为五点,一点合现在24分钟。6.3.时辰常见时辰:子时:夜半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午时:十一时至十三时。1.4.《太初历》汉武帝时编制的《太初历》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汉族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建筑】1.1.中国四大名园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份名单中属于园林方面的有四处,这四座园林因此而被称为四大名园,包括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2.2.颐和园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3.3.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朱棣于公元1406年开始建设,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两代24位皇帝在此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它是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4.4.中国四大石窟中国四大石窟指的是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包括: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瑰宝。5.5.莫高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6.6.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1.7.醉翁亭醉翁亭,坐落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1.8.黄鹤楼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江南三大名楼”之称。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唐代著名诗人崔颢在此题下《登黄鹤楼》一诗,使它闻名遐迩。2.9.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庆历四年(1044)春,滕子京受谪,任岳州知军州事。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写下著名的《岳阳楼记》,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后人誉为绝世名句。3.10.滕王阁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汉族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的杰作。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4.11.赵州桥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横跨洨水南北两岸,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约15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敞肩石拱桥。它不仅是中国第一座石拱桥,也是当今世界上第二座石拱桥(世界第一座石拱桥为古罗马阿尔坎塔拉桥,该桥由拉塞(lacer)于公元98~105年建 造。)。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1.12.洛阳桥洛阳桥原名万安桥,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之一。位于洛阳口,距福建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1.13.潮州广济桥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市东门外,在韩江之上,古为沟通韩江两岸的重要桥梁。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浮桥。2.14.西安灞桥西安灞桥是中国最古老的石柱墩桥,建于2000多年前的汉代。灞桥全长386米,有64个桥洞,自古就是连接古都长安以东广大地区的交通要道。古时候,长安人送别亲友,一般都要送到灞桥,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久而久之,“灞桥折柳赠别”便成了一种特有的习俗。3.15.风雨桥风雨桥是侗族独有的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4.16.飞虹塔飞虹塔位于山西洪洞县东北部霍山的广胜寺,始建于汉代,前身是阿育王塔。是中国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现塔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嘉靖六年(1527年)完工,历时12年建成。塔平面八边形,是有十三檐的楼阁式佛塔,高47.6米。除底层为木回廊外,其他均用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由于其塔身五彩斑斓如雨后彩虹,故名“飞虹塔”。5.17.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1.18.大雁塔大雁塔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64.5米。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一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东传入中原地区并中国文化的典型物证。1.19.白马寺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2.20.悬空寺悬空寺又名玄空寺,建于北岳恒山,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被誉为世界建筑构造的奇观。3.21.天一阁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4.22.兵马俑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陪葬坑。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5.23.都江堰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6.24.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更是家喻户晓。1.25.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为中国古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1.26.中国三大古建筑群2.27.曲阜孔庙曲阜孔庙又被称之为“圣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位于曲阜城正中,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被古建筑学专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地理】3.1.长江世界第三大河,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上海市崇明岛注入东海。长江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干流长6397公里,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4.2.黄河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5.3.鄱阳湖 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丰水季节浪涌波腾,浩瀚万顷,水天相连;枯水季节水落滩出,枯水一线,野草丰茂,芦苇丛丛。鄱阳湖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1.4.洞庭湖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南岸,是长江重要的调蓄湖泊。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1.5.中国五大湖中国五大湖指中国的五个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它们分别是江西省的鄱阳湖、湖南省的洞庭湖、江苏省的太湖和洪泽湖,以及安徽省的巢湖。2.6.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千米。沿途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3.7.五岳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分别是东岳泰山(海拔1532.7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郊)。4.8.秦岭秦岭,中国地理南北分界山脉。狭义上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广义上的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长约1600多公里,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主峰太白山高3771.2米,在陕西省宝鸡市境内。 1.9.黄山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曾对黄山的秀丽这样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后被当地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四绝分别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2.10.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指的是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分别供奉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3.11.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为:神秘空灵——湖北武当山、幽然仙境——四川青城山、碧水丹崖——江西龙虎山、白岳仙关——安徽齐云山。4.12.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以“险”著称,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有“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美誉。5.13.山海关山海关,又称“榆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6.14.嘉峪关嘉峪关,位于甘肃,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依山而筑,居高凭险,号称“天下第一雄关”。7.15.台湾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是中国第一大岛。8.16.城市别称 广州-花城;济南-泉城;昆明-春城;哈尔滨-冰城;拉萨-日光城;洛阳-牡丹城;南京-石头城;泸州-酒城;景德镇-瓷都;鞍山-钢都;抚顺-煤都;自贡-盐都;潍坊-风筝城;南昌-英雄城。1.17.三江平原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即东北平原东北部,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1.18.中国第一长洞中国第一长洞——双河洞位于贵州省绥阳县城东北面50公里处的桂花村,距历史名城遵义90公里,处于著名的宽阔水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的东部边缘,距黔北著名的绥阳温泉仅9公里。2.19.“九省通衢”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3.20.开封开封古称东京、汴京,有“十朝古都”、“七朝都会”之称。开封是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有“东京梦华”之美誉,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4.21.北京北京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拥有6项世界级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5.22.《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6.23.长城 又称“万里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燕王所修。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1.24.《水经注》《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中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是中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1.25.阴阳现在人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中等方位名词表示地理方位,而古代则复杂得多,除了用东南西北等表示地理方位以外,还有阴阳描述。阴阳原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我国位于北半球,山水一般逞东西走向,山水相间,山之南与水之北向阳,故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2.26.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四川都江堰、新疆坎儿井、京杭大运河、兴安灵渠【植物】3.1.中国十大名花中国十大名花,一般是指兰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水仙十种名贵又美丽地方名花。这十种花分别蕴含着我国不同层面的精神文化底蕴的精神,有着深厚而浓重的历史内涵。4.2.梅花梅花,原产我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还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5.3.兰花兰花,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 “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1.4.竹子竹子,又名竹。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1.5.菊花菊花,中国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名句。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2.6.牡丹牡丹,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3.7.荷花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等。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是对荷花之美的真实写照。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历来为古往今来诗人墨客歌咏绘画的题材之一。【工艺】4.1.中国刺绣中国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在中国,有“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四大名绣。5.2.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6.3.景泰蓝 景泰蓝,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1.4.茶叶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代表品种有碧螺春、西湖龙井、庐山云雾、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1.5.《茶经》《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它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2.6.宋代五大名窑宋代五大名窑之说,始见于明代皇室收藏目录《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清代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说:“吾华制瓷可分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钧窑,亦甚可贵。”由于柴窑至今未发现窑址,又无实物,因此通常将钧窑列入,与汝、官、哥、定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3.7.微雕微雕艺术是汉族传统工艺美术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工艺品,是集汉族文化精华的袖珍艺术品,是雕刻技法的一门分支,为微观雕刻一个门派,微雕一般指微细的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等。所表现出来的多跟自然界相像的东西。微雕是凸出来,富立体感。它甚至可以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的,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4.8.龙泉剑龙泉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多年。传说是由欧冶子大剑师所铸。欧冶子为铸此剑,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 。唐朝时因避高祖李渊讳,便把“渊”字改成“泉”字,称龙泉剑。1.9.剪纸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1.10.泥塑泥塑,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是中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汉族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2006年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2.1.蹴鞠蹴鞠,中国古代汉族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类似足球的体育运动,《战国策》是最早记录蹴鞠的文献典籍,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流行蹴鞠活动。3.2.围棋围棋,又称方圆、黑白、乌鹭、手谈、木野狐,是一种策略性两人棋类游戏,中国古时称“弈”,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尧作,春秋战国时代即有记载。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有学者认为,围棋蕴含着汉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4.3.五禽戏五禽戏是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由五种模仿动物(虎、鹿、熊、猿、鸟)的动作组成。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创制。5.4.空竹空竹又称抖空竹,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游艺活动,汉族传统文化苑中一株灿烂的花朵。它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相传,三国时期曹植就曾作过一首《空竹赋》,如果这算是有关空竹最早的记录,那么它的历史至少也有1700年了。6.5.跳绳 跳绳又称跳白索,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娱乐活动,南宋以来,每逢佳节都跳绳。清人潘荣陆《帝京岁时纪胜》记录清代北京元宵节民间娱乐活动时,称跳绳为跳白索。1.6.投壶投壶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汉民族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投壶礼来源于射礼。由于庭院不够宽阔,不足以张侯置鹄;或者由于宾客众多,不足以备弓比耦;或者有的宾客的确不会射箭,故而以投壶代替弯弓,以乐嘉宾,以习礼仪。宋吕大临在《礼记传》中云:“投壶,射之细也。燕饮有射以乐宾,以习容而讲艺也。”1.7.七国象棋七国象棋,亦称七国象戏简称七国棋。是中国象棋变体的一种,宋司马光首创。明正德八年沈津《欣赏编》刊本几十集,“辛集”有《古局象棋图》,署宋司马光撰。陶宗仪《说郡》收入时也署司马光.后收入《丛书集成》。2.8.《忘忧清乐集》围棋相传起源于尧,到了春秋战国时便已有史料记载围棋活动了,一些关于围棋的简单理论也时有出现,“举棋不定”的典故便出自于《左传》之中。宋代中国围棋走向成熟、系统的开端。宋代李逸民编写的《忘忧清乐集》正是集围棋千年发展大成的第一部传世经典。【刑罚】3.1.唐律疏议《唐律疏议》原名律疏;又名唐律、唐律疏义、故唐律疏义,是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亦为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共三十卷。4.2.宋刑统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当时工部尚书判大理寺窦仪等人奏请朝廷建议修订法律,得到朝廷同意後,由窦仪等人主持其事。并於同年七月完成,由太祖诏“付大理寺刻板摹印,颁行天下”,成为历史上首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全称《宋建隆重详定邢统》,简称《宋刑统》。5.3.法经 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但它并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在《法经》之前,已经颁布了很多法典,只是不太完善。《法经》成为以后历代法典的蓝本,它的制定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李悝。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很多,李悝也在魏国魏文侯的支持下进行变法,推行新政。其中之一就是制定了《法经》。【度量】1.1.度古代计量长度标准的统称。包括忽、毫、厘、分、寸、咫、尺、丈、寻、常、舍、仞、引、索、步、舍、里等。1.2.量古代计量容量和体积标准的统称。包括升、斗、豆、区、斛、釜、钟、溢、缶等。2.3.衡古代计量重量标准的统称。包括铢、两、捷、举、斤、秤、石、鼓、钱等。【科技】3.1.地动仪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传世杰作,在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4.2.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北宋庆历间(1041-1048)中国的毕升(约970年—1051年)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J.谷登堡活字印术早约400年。5.3.司南 司南,传统的观点认为司南是中国汉代甚至战国时代发明的一种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现比喻行事的准则;正确的指导。1.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于西汉前期,公元105年,蔡伦造蔡侯纸。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指南针前身是“司南”,发明于战国时期。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火药:发明于唐朝中期,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火枪”。1.5.《九章算术》《九章算术》,作者已不可考。它是中国汉族学者在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2.6.《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3.7.《梦溪笔谈》《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写,是一部涉及古代汉族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文学】4.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 篇。先秦称《诗经》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六艺指:内容上的风、雅、颂和表现手法的赋、比、兴。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赋”就是铺陈,“比”就是类比,“兴”就是启发。1.2.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创稿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至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九月病笃中的许慎遣其子许冲进上。它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对文字学影响深远。《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造字法上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所谓“六书”学说,并在《说文解字叙》里对“六书”做了全面的、权威性的解释。1.3.永乐大典《永乐大典》编撰于大明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古代汉族文化的光辉成就,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解缙(1369-1415),明朝内阁首辅、著名学者,明朝第一才子,永乐大典总纂修。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被杀。2.4.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是清乾隆皇帝诏谕编修的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四库全书》历经十年编成,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全书》共收书3460多种,79000多卷,36000多册,约10亿字。3.5.三礼“三礼” 指的是《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是古代汉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周礼》: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内容极为丰富。《周礼》六官的分工大致为:天官主管宫廷,地官主管民政,春官主管宗族,夏官主管军事,秋官主管刑罚,冬官主管营造,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在上古文献中实属罕见。《仪礼》,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一部汉族礼制汇编。共十七篇。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礼记》,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十三经之一。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1.6.三言二拍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濛初。1.7.三曹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因他们父子兄弟间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都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2.8.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3.9.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4.10.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1.11.四大民间传说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是著名的《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四大民间传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2.12.《百家姓》《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三字经》与《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3.13.《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4.14.《西游记》《西游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5.15.《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章回体长篇小说,本书前80回由曹雪芹所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6.16.《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其中,“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劝谕人们尊敬父母。 【乐律】1.1.五声五声,又叫“五音”。古代指宫、商、角、徵(zhǐ)、羽五个音。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1.2.八音中国传统器乐吹打乐的一种。原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西周时已将当时的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钟、镈、铙)、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八类。2.3.鼓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按《礼记·明堂位》的记载,在很早的传说中,“伊耆氏”之时就已有“土鼓”,即陶土作成的鼓。由于鼓有良好的共鸣作用,声音激越雄壮而传声很远,所以很早就被华夏祖先作为军队上助威之用。3.4.琴瑟据文献记载,伏羲发明琴瑟。琴与瑟均由梧桐木制成,带有空腔,丝绳为弦。琴初为五弦,后改为七弦;瑟二十五弦。古人发明和使用琴瑟的目的是顺畅阴阳之气和纯洁人心。4.5.编钟中国古代汉族大型打击乐器,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1957年,在我国河南信阳城阳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编钟13枚演奏的东方红乐曲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响太空。5.6.琵琶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即批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传统琵琶曲可分为武曲、文曲以及文武曲。6.7.笙 笙,是源自中国的簧管乐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1.8.筝筝,又称古筝,古老的汉族弹拨乐器。筝的拨奏在民间广大地区的流传中,融合地方民间音乐,形成有不同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法的地方流派,深深的植根于中国民间音乐文化,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故被俗称为“古筝”。古筝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丰富,一直深受大众喜爱。古筝名曲有:《渔舟唱晚》、《高山流水》、《寒鸦戏水》、《汉宫秋月》、《蕉窗夜雨》等。1.9.十大名曲十大汉族古曲,指《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由汉族传统乐器演奏,声音优雅,尽现中国韵味之美,是汉族传统音乐的精髓。2.10.《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据传为蔡文姬作,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一章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3.11.《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它是中国古代汉族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4.12.古琴古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3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金木水火土文武),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典籍-经】5.1.《诗经》 《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1.2.《大学》《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当代很多学者认为实际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是讨论古代汉族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在宋代以前,《大学》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遂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3.《论语》《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2.4.《中庸》《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为战国时子思作。全篇以“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自然法律,主张处理事情不偏不倚,认为过犹不及,是儒家核心伦理观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3.5.《孟子》《孟子》,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4.6.《春秋》《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1]之一。第一部汉民族编年史兼历史散文集。作为鲁国的编年史,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经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由 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因而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详细记录的“传”,较为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1.7.《孝经》《孝经》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孝经》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1.8.《尚书》《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是中国汉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以记言为主。2.9.《礼记》《礼记》,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十三经之一。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典籍-史】3.1.《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4.2.《史记》《史记》是由司马迁和司马谈共同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书之首,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余年间的历史。《史记》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典范。《史记》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5.3.《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1.4.《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我们如今常说的“实事求是”出自这部典籍。1.5.《左传》《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的编年史,《左传》既是中国古代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典籍-子】2.1.《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中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又称《孙武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3.2.《孙膑兵法》《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的最著名中原军事著作之一,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古代汉族道家思想与军事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作者为孙膑,传说他是孙武的后代,在战国时期生于齐国阿、鄄之间。最早明确记载孙膑有兵法的是《史记》。4.3.《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书中“围魏救赵”、“浑水摸鱼”、“笑里藏刀”、“暗度陈仓”等均是有名的策略。5.4.《老子》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作的哲学著作。在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则直呼《老子》。自汉景帝起此书被尊为《道德经》。古代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现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后44章为《德篇》。《道德经》这部神奇宝典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1.5.《南华经》《南华经》本名《庄子》,是道家经文,是战国早期庄子及其门徒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采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一词出自《庄子》三十三篇之第一篇。其开篇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流传久远,妇孺皆知。《逍遥游》的想象奇特怪诞,洋溢着浪漫色彩,追求顺其自然无所依,最终获得无穷的自在自由。1.6.《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2.7.《菜根谭》《菜根谭》是明朝道家隐士,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此书与《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3.8.《幼学琼林》《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作者程允升,清人邹圣脉作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 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1.9.《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据国学学者王俊闳考证,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基本为三字一句,每句押韵,十二字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全文三百六十句,共九十行一千零八十字,分别列出113件事情。【典籍-集】1.1.楚辞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心诗体,是并且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令后世因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2.2.《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汉族诗歌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乐府诗集》汉族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民歌《木兰诗》。3.3.《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二百八十九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4.4.《剑南诗稿》 《剑南诗稿》是一部体现汉族民族精神的诗集,作为陆游诗词全集,共八十五卷,收录诗词九千三百四四首,他生当金兵入侵之时,中年到过南郑前线,抗金与收复失地是他诗歌中的主旋律。为纪念在川、陕的军旅生活,他把诗集命名为《剑南诗稿》。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其中《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世人传育的佳作。【思想-儒家】1.1.五礼古代汉族礼仪总称。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1.2.五伦五伦,古代汉族的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2.3.三纲“三纲”出自西汉大儒董仲舒。后世所说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出自《礼纬·含文嘉》。3.4.五常“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4.5.儒家八派战同时期儒家内部分化而形成的八个学派。孔子一生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学生众多,有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之誉。而孔子的思想学说体系所涉及的范围又相当广泛,孔门弟子对孔子言论和思想的理解不尽相同,难免会产生歧见。所以,孔子逝世以后,孔门弟子就开始逐步分化,在儒家内部也形成了八个不同的派别。儒家“八派”之说,始见于《韩非子》的《显学》篇:“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5.6.儒家十三经 《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1.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国的经学形成于西汉时期。西汉统治者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确立了儒学的官学地位。【思想-道家】1.1.道德经《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2.2.太极太极,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说明世界本原的范畴。“太极”一词,出于《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太极也是道教易学,道教哲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国粹-中医】3.1.五脏人体内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合称“五脏”。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肝藏血,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脾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外合皮毛。主肃降,通调水道。肾藏精气,主生殖发育。主滋养和温煦各脏腑组织。4.2.六腑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1.3.四诊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古代称“四诊”。1.4.五味所谓“五味”,是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的味觉。五味入胃,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2.5.五色“五色”指的是五种颜色:青、白、赤、黑、黄。肝属木,青色和酸味入肝;肺属金,白色和辣味入肺;心属火,赤色和苦味入心;肾属水,黑色和咸味入肾;脾属土,黄色和甘味入脾。3.6.扁鹊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世尊为“脉学之宗”。4.7.华佗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首创用全身麻醉法-麻沸散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5.8.孙思邈孙思邈(581-682),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6.9.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南阳五圣之一。1.10.宋慈宋慈(1186-1249),字惠父,汉族,建阳(今属福建南平)人,南宋著名法医学家,中外法医界普遍认为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因此宋慈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所著《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专著,在中国元、明、清三朝是刑、法官必读之书,先后被译成法、英、荷等多种文字。他比意大利人佛图纳图·菲得利写成于公元1602年的同类著作要早350多年。1.11.钱乙钱乙,字仲阳,宋代东平人,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小儿药证直诀》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2.12.李时珍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3.13.《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道家经典之一。是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也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4.14.《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古代汉族医学著作之一,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1.15.《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朝李时珍撰。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医学集大成者。1.16.《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赞誉有加,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中医学习的源泉。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2.17.《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3.18.《金匮要略》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古代汉族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中医专著。4.19.《新修本草》《新修本草》是苏敬等所编著,世称《唐本草》。此书中记载了用白锡、银箔、水银调配成的补牙用的填充剂,这也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补牙的文献记载。5.20.《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或《千金方》,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代孙思邈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6.21.太阳穴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少林拳中记载,太阳穴一经点中“轻则昏厥,重则殒命”。【国粹-书法】1.1.书信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1.2.文房四宝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2.3.仓颉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3.4.楷书四大家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fǔ)(赵体)。4.5.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东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祭侄季明文稿》、《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时的得意之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5.6.《三希帖》 清朝乾隆皇帝酷爱书法,于是他在自己卧室旁边专门设置了一间十平米不到的小暖阁,用于珍藏三幅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名贴以供他随时观赏,后来此阁被乾隆皇帝亲自命名为“三希阁”,而藏于此阁内的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就被后人统称为“三希帖”。1.7.宣纸宣纸,中国传统古典书画用纸。汉族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原产于安徽省宣城泾县,以府治宣城为名,故称“宣纸”。泾县附近地区也生产这种纸。宣纸起于唐代,历代相沿。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1.8.端砚端砚诞生在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古来已十分名贵,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2.9.歙砚歙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产于安徽黄山山脉与天目山、白际山之间的歙州,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效果,受到历代书法家的称赞。南唐后主李煜说“歙砚甲天下”;苏东坡评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米芾说:“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国粹-国画】3.1.工笔画工笔画亦称“细笔画”。属中国画技法类别,与“写意画”对称。工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等。工笔画要求“有巧密而精细者”(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水墨、浅绛、青绿、金碧、界画等艺术形式均可表现工笔画。4.2.写意画写意画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5.3.谢赫 谢赫是南朝时著名画家,可惜今无画作可考,但他的《古画品录》却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传世之作。他在书中品评了前代27位画家的作品,几乎是中国画创作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性总结。其中他提出的“六法”论尤为精彩,对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影响极为深远。“六法”是:“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国粹-戏剧】1.1.脸谱脸谱是中国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红色脸谱,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斩经堂》里的吴汉。1.2.京剧四大名旦京剧四大名旦指的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他们的代表作分别为《贵妃醉酒》、《锁麟囊》、《梁红玉》及《红娘》。2.3.《窦娥冤》《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人物】3.1.魏源魏源(1794~1857年),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4.2.欧阳修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 为“唐宋散文八大家”。1.3.四大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誉。“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谈的是贵妃醉酒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时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1.4.岳飞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2.5.文天祥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3.6.董仲舒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广川郡(今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4.7.朱熹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号晦庵,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尊称朱子,朱子是唯一不是孔子的亲传弟子,是孔子之后又一位集大成者。5.8.鲁班鲁班,姓公输,名般。东周鲁国人(都城山东曲阜,故里山东滕州),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 传。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1.9.李贺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被后世称之为“诗鬼”。1.10.汤显祖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他也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2.11.王昌龄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留下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名句,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