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

ID:32293150

大小:8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2

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_第1页
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_第2页
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_第3页
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_第4页
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传统文化的继承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2013年8月日【知识点梳理】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的文化。二、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之一。2、传统建筑的继承: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3、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对,具有深刻影响。三、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传统文化

2、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同时,它的。2、传统文化具有。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是的精神纽带。3、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四、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1、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2、消极作用:传统文化如果,就会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五、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因1、谁都不能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只能积极面对;2、从国家民族角度:;3、从个人角度:。六、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如何继承)1.正确态度:。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3.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

3、须“移风易俗”,。4.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随堂练习】《课时作业本》七《传统文化的继承》作业2011年6月11日上午,北京市中轴线申遗文物工程启动暨2011年文化遗产日主会场活动在永定门南广场举办。本次活动以“推动中轴保护申遗,共建和谐世界城市”为主题,目的是鼓励全社会更加关心和支持名城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将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据此回答1——3题。  1、中轴线现存的主要文物建筑包括永定门(复建)、燕墩、天坛、先农坛、正阳门、太庙、社稷坛、天安门、故宫、景山、北海、皇城墙(地安门内大街)、普度寺、万宁桥、火神庙、鼓

4、楼、钟楼等,从《文化生活》方面,正确的理解是()A、中轴线文物建筑具有很好的考古价值B、中轴线文物建筑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东西方文化的凝结C、中轴线文物建筑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D、中轴线文物建筑价值连城,具有收藏价值2、“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    ①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属于各国的文化财富,满足各国人民的精神需求   ④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④  3、北京市启动中轴线文物申遗工程,这一举动说明了()A、北京市搞形象工程B、

5、对传统文艺的继承,是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C、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启动申遗工作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D、传统建筑具有独特性、研究性4、一位中学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时振振有词地说:“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着学习高科技,无暇顾及传统文化。”这是发生在“佛山传统文化知多少”论坛上的真实情景。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加强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这是因为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发展就没有继承②传统文化具有相继承性③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对我们有益的东西④传统文化制约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A、①③B、②③C、①

6、④D、②④ 5、“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

7、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7、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就是“和”。它以“和”为精神风韵,倾注着对人类自身与发展问题的关系,包含着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进入21世纪,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也渗透着“和”的文化思想。这说明“和”的传统思想()A、传统文化具有世界性B、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C、是变化发展的,不可捉摸D、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8、2011年4月1日,第九届

8、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介休清明(寒食)文化节以“走进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