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教案材料

核舟记教案材料

ID:32313504

大小:3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3

核舟记教案材料_第1页
核舟记教案材料_第2页
核舟记教案材料_第3页
核舟记教案材料_第4页
核舟记教案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核舟记教案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核舟记》教学设计二(一)教学目的1.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2.学习采用总说分说的结构形式和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书物的写法。3.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简洁、周密、生动。教学设想1.安排两教时。2.讲课时放该课的幻灯片以加强直观性。3.课前布置预习作业:(1)看阅读提示、课下注释①,了解作者和出处。(2)结合注释,朗读课文。(3)读准生字和多音字的注音。第一教时、教学重点正音、正字;读熟课文;了解文章的结构;由讲、分析第1、2、3段课文。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解题核舟记,即用文字记述用核桃雕刻成的一只小船。该文属介绍具

2、体字物的说明文。结合注释①弄清本文的出处及写作时代。结合阅读提示,了解作者和对本文的概括介绍。(二)正音、正字。检查预习(出示投影片,为加点字注音)器皿罔贻有奇黍箬篷糁髯 不属 椎髻 趾 虞山 教师提示易读错、写错的字。(投影片)为宫室峨冠手卷  两膝 衣褶 甫 曾不盈寸 尝贻 轩敞 袒胸 题名(题、提)壬戌(戌、戍)为楫(揖、揖) 还要往意通假字: 诎同“ 屈”衡同“横”简同“拣”(二)朗读课文可单独读、领读、分组读,也可齐读。初读:边读边识生字,读通语句。再读。熟悉、巩固字的读音、了解课文各段所写的内容。(三)理

3、清文章结构每个同学(或两人一组)在了解课文各段所写内容之后,思考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讨论,归纳:课文可分三部分。首尾两段为总说,中间四段为分说,即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四)研读细部在串讲、翻译每一段时,注意以下几点:①重点掌握的实词、虚词②注意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③概括段的主要内容④提出写法上的特点如说明顺序、详略安排及语言特色等。1.读讲第1段(可一人,也可两人一读一讲)同学讲后,教师补充、归纳。重点实词(包括短语)奇巧、因势象形、贻、泛。注意:“曰”,这里可解作“名叫”。重点虚词:以:介词,用。为:

4、动词,做,这里是“雕刻” “罔;否定副词,没有。尝:时间副词,曾经。 盖:句首发语词。云:句末语气助词,不译。核舟一:古汉语数词可放在名词后,省略量词,即一只核舟。 内容要点:总说,简要说明核舟雕刻人的生活时代、姓名及其精湛技艺,引出核舟的来历,点明核舟的主题。语言简洁、周密:“径寸”、“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不”等词语印证“奇巧人”。齐读、记忆、初背。2 读讲第2段课文(方法可同上)重点实词(包括短语):有奇、许、轩敞者、相望、惨重点虚词:为:动词,是。覆之、闭之、糁之:“之都是代词,但指代不同。内容要点:说明

5、核舟的大小和船舱的格局。语言简洁:“中”说明船舱的位置——作者先介绍船的中间部分。“八分有奇”、“二黍许”;以舟小衬托景物之多,说明雕刻技艺惊人;“八扇”、“启”、“闭”、“对联”写核舟雕刻工艺之精。边读课文,边看幻灯片,记忆这一段说明的内容。体会作者的语言技巧。问:“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明确: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问: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讨论后,明确。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

6、”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舱门,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熟读、初背第2段。3.读讲第3段课文。(边放幻灯片)_重点实词峨冠:前面省略了动词“戴”。如有所语、比、类、矫首、人属、讪、历历重点虚词:者: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字短语的“的”,指人或物。内容要点:这是介绍船头部分,着力表现苏武、黄鲁直和佛印三位游览者的神情。这是表现雕刻主题的重点内容。详略安排上,突出苏东坡的主人地位,紧扣“大苏泛赤壁”助主题。介绍顺序是先写苏黄(由合到分,由上到下,再由分到合),次写佛印。 作者以对人

7、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的精湛技艺,与开头的“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相照应。语言的生动,集中表现在人物雕像的描摹上。问: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明确:“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问:文中写苏、黄的俯首阅卷,和写佛印的“矫首昂视”的神态,有什么含义?明确:显示出他们不同的身份、教养,表现出的不同神情、气质、风度。表现作者观察之精细。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熟读,按介绍的层次,记忆内容,初背。 (五)布置作业:1.复习本课生字、词及前三段的有关注释,翻译课文的第1.一3段。2.背诵课

8、文第1、2、3段。第2教时教学重点串讲,分析第4一6段课文;总结全文。教学内容及步骤——(-)检查复习(笔答题用投影显示)1.技课文的词语填空,并给该词注音和解释词义。(l)_()不因势象形,各.()情态。(2)中_()冠而多_()者为东坡。(3)_()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_()(4)卧右膝,()右臂支船2.口头背诵课文前三段并概括段意。 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