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教案[]

核舟记教案[]

ID:46925963

大小:4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30

核舟记教案[]_第1页
核舟记教案[]_第2页
核舟记教案[]_第3页
核舟记教案[]_第4页
核舟记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核舟记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核舟记》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及文章的分析,了解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并用练习加以巩固。2、在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并学习文章所用的空间顺序。3、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及一些重点语句的评析,认识我国古代雕刻的高超技艺。【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主题,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雕刻家的艺术构思。3、认识我国古代雕刻的高超技艺。【教学手段】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分析文章2-4段,把握说明顺序,初步了解雕刻家的艺术构思。第二课时:分析文章5-6段,把握文章结构,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雕刻者的技术精湛,认识体会我国古代雕刻的高超技艺。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1分)

2、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的消息传出后,成为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闻。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这一则新闻出现在1995年10月27日《文汇报》上)今天,我们有幸一睹尊容,一同走进魏学洢的《核舟记》开开眼界。(板书文题、作者)(设计意图:直接有“核舟记“的新闻引入,很直接,可以很快的把学生引到主题上。)【整体感知】作者简介:(1分)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预习检查(正音)(2分)罔不()贻()有奇()箬篷()髯()衣褶()属()袒胸()篆章()壬戌()矫

3、首()黍()听录音朗读,在不懂的字词做标记(5分)(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听读的时候学会勾画、圈点等标注法的使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重点研读】分析第一段(4分)1、请同学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奇巧)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明确:“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交代了雕刻者的姓名、所处年代及手艺精湛。“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很小,而表现的范围极广,可见他有多方面的成就;“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4、说命他构思精巧,技术高超。在这样的概括介绍之后,接着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6/6(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情况。对句子的分析有助于简单了解雕刻家的技艺精湛。)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奇”:奇异的。“径寸”:直径一寸。“为”:做。这里指雕刻。“罔”:无。“因势象形,各具形态”: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贻”:赠。“泛”:泛舟,漂游。)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在一寸长的木头上,雕刻出宫

5、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概述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分析2-5段2、“核舟”之上雕刻了怎样的故事,为何会引起世人的赞叹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的2-5段。并回答作者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3分)(明确:空间顺序。船舱——船头——舟尾——船背)(设计意图:通过对这四段的阅读,让学生基本把握作者在介绍这件作品的顺序。对文本的阅读有助于在较快的时间内把握住关键的词语,从而解答问题。而对

6、这个问题的把握,可以更快的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以讨论的方式可以减少时间,同时也能增强同学间的互助。)第二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i),高/可二黍(shu)许”介绍了舟的长度和高度。与第一段的“径寸之木”相照应,写出了核舟之小。其中“奇”表示零头的意思,是名词。“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又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3分)(“覆”:覆盖。“糁”:涂上。)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点儿,高度约摸二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刻着)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

7、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两句话分别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和《赤壁赋》,写的是苏轼泛舟赤壁之所见、所感。将它们刻在小窗上,使读者体会王叔远刀法的精细又能暗示核舟的背景、主题,照应第一段的“大苏泛赤壁”,使读者惊叹王叔远构思的奇巧。(3分)(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