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解题方法

语文阅读解题方法

ID:32314656

大小:4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03

语文阅读解题方法_第1页
语文阅读解题方法_第2页
语文阅读解题方法_第3页
语文阅读解题方法_第4页
语文阅读解题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阅读解题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阅读理解小说·散文阅读(1)依时空的变化划分(按时间先后,按地点的转换)。分析情节还要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即线索。线索有明暗之分,作正面描写的叫“明线”,作侧面描写的叫“暗线”。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轨迹,分析情节结构要和人物性格的分析结合起来,看它是否表现了小说的主题。4、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描写环境有两种:一是自然环境,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地理风貌等,这些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衬托人物心境,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有积极作用。一是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家庭陈设、社会风俗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作品反映的社会

2、情况和人物关系,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趋势。分析环境描写要注意环境对人物性格起的强化作用,对主题所起的暗示作用。(2)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①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写。②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③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描写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事件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

3、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考题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3)前后照应。前提是理解题目中提供的词或句的真正含义,然后才能根据题目要求来寻找它所照应的词或句子。同时还需要大体把握

4、该词或句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然后寻找与之相关的词句。一般情况下,题目中会提示你在固定位置寻找。常见的照应方式:题目与段落之间的照应、开头与结尾之间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3、散文在行文上不仅就事论事,就人写人,就物写物,就景写景,它常常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物及人,因景写情。这种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的方法就是联想。充分地层开联想,是散文做到情景交融的重要的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段。分析联想的原由,抓住联想的“联系点”——形与神的共同点,能更好体味散文的感情。尤其是托物言志的散文,联想常常贯穿全篇,起重大作用。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在物而在人或精神。4、品味语言。在散文阅读中,这是

5、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1)字词含义。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2)词语妙用。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

6、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3)句子的赏析。这类题目所考查的句子多数是指中心句、统领句、转承句、结论句和一些意蕴比较丰富的句子。理解这些句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从内容上看思想感情、从结构上看作用、从艺术效果上看(理解句势的整散长短对于抒情议论的作用,要理解修辞手法的效果,理解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作用或意义”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1)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3)联系实际,通过联想来理解。(4)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

7、解。有的文章要与当时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5)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艺术效果,常见的有:(6)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7)句子对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如有的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埋下伏笔、作铺垫等),有的对比映衬,有的烘托渲染,有的欲扬先抑,有的情景交融,有的小中见大,有的升华深化,有的象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